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是一种累及多系统、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病 因之一。随着诊疗技术的日趋完善,HUS的预后已有所改观。下面是2020年儿科主治医师高频考点:溶血尿毒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以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为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

在小儿时期依病因、临床表现常分为两种,即腹泻后HUS(又常称之典型HUS)和无腹泻HUS(又常称之为非典型HUS)。小儿时期大多属D+HUS。

D+HUS与感染有关,特别是与能产生志贺菌样毒素的大肠杆菌O157:H7、志贺痢疾杆菌有关,也可由其他细菌(如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引起。D-HUS则与遗传、H因子缺乏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的主要环节是血管内皮的损伤(SLT与内皮细胞表面受体Gb3结合后致成细胞损伤)继之于损伤处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引发了主要由血小 板消耗而致的血小板减少和血管内红细胞破坏的溶血性贫血。肾脏尤其是皮质,其血管内皮富含Gb3。受累后肾局部上述之血栓性微血管病是造成急性肾衰竭的主 要机制。

由于HUS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在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方面均有共同之处,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两者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 表现,可统称之为HUS/TTP或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在HUS组织病理损伤是一种血栓性微血管病,很多功能和病理变化是内皮细胞损伤的结果,肾脏受累最重。小儿较 成人多见。随着诊疗技术的日趋完善,HUS的预后已有所改观。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