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无排卵性功血”,是指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所导致的不规则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和更年期。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发育不成熟或延迟,导致卵巢中虽有卵泡生长发育,但不能出现排卵所致。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自然衰老,卵泡缺乏,卵巢功能减退,对垂体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以致无法排卵而引起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崩漏”。
1.一般治疗
改善全身情况,贫血严重者需输血。保证充分休息。流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一般止血药物等。
2.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极有效,对不同年龄的对象采取不同方法。青春期少女应以止血和调整周期为主。促使卵巢恢复功能和排卵;更年期妇女止血后以调整周期、减少经量为原则。
(1)止血:对大量出血患者,要求在性激素治疗6小时内明显见效,24~48小时内血止,若96小时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有无器质性病变存在。
雌激素: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提高血内雌激素浓度,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适用于青春期功血,用苯甲酸雌二醇2mg肌肉注射,每6~8小时一次,可达到快速止血,血止后再用已烯雌酚逐渐减至维持量,即每日1mg。不论应用何种雌激素,2周后开始加用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用黄体酮10mg肌注,每日1次,或安宫黄体酮6~10mg口服,每日1次,共7~10日停药。雌、孕激素的同时撤退,有利于子宫内膜同步脱落,一般在停药后3~7日发生撤退性出血。
孕激素:无排卵型功血由单一雌激素刺激所致,补充孕激素使处于增生期或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内膜脱落,出现撤药性出血。此种内膜脱落较彻底,又称"药物性刮宫",适用于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用药剂量按临床出血量的多少而定:①若为少量不断出血,可用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肌注1次,共3~5日。更年期患者配伍应用丙酸睾丸酮25~50mg,每日肌注1次,可增强止血效果;②出血量多的患者,需用大剂量合成孕激素方可止血,如炔诺酮(妇康片)5~7.5mg、甲地孕酮(妇宁片)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每小时口服一次,用药3~4次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或停止,则改为8小时一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量直至血止后20日左右,停药后发生撤药性出血。用药期间若有突破性出血,可配伍应用已烯雌酚0.1mg,每日1次;③出血量多者亦可口服短效避孕药,每日4次,每次1丸,血止后递减至维持量,每日1丸,共20日停药。
(2)调整月经周期:其目的为一方面暂时抑制患者本身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之能恢复正常月经的内分泌调节,另一方面也直接作用于生殖器官。一般需用药三个周期。方法如下:雌、孕激素序贯法:即人工周期,从月经期的第五日开始,每晚服已烯雌酚1mg,连服20日,至服药第11日后,每天加服安宫黄体酮6~10mg,两药同时用完停药后3~7日即出血。用三个周期后常能自发排卵。
雌、孕激素合并用药:使用于育龄期(有避孕要求)和更年期,已烯雌酚0。5mg和安宫黄体酮4mg,于出血第5日起两药并用,每晚1次,连服20日停药,出现出血。
口服复方避孕药(含雌、孕激素)也有疗效,即从出血第5日起每晚1丸,共20日为一周期。
(3)促进排卵:用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功血者。
克罗米芬:于出血血第五日起,每晚50mg,连用5日,不宜长期服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监测卵泡发育到接近成熟后,连3日肌注HCG,剂量分别为1000U、2000U、5000U。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出血干净后,每日肌注HMG1~2支(每支含FSH及LH各75U),直至卵泡发育成熟后停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排卵率可达90%。
3.手术治疗
以刮宫术最常用,既能明确诊断,又能迅速止血。更年期出血患者激素治疗前应常规刮宫,以排除宫腔内器质性病变,对青春期功
血刮宫应持谨慎态度。子宫切除术很少用以治疗功血,适用于患者年龄超过40岁,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不典
型增生时。通过电凝或激光行子宫内膜去除术,仅用于顽固性功血,尤其对施行子宫切除术有禁忌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