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腊和母体的底蜕腊共同组成的圆盘状结构,绒毛膜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组成。在胚泡植入后,滋养层细胞迅速生并分化为内层的细胞滋养层和外层的合体滋养层,两层细胞在胚泡表面形成大量绒毛。胚胎发育至13-21周时,为绒毛膜分化最旺盛的时期。绒毛发育先后形成一级绒毛、二级绒毛、三级绒毛。这是形成胎盘的主要结构,此时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已发育成完善的绒毛膜。随着妊娠的发展,继续形成 许多小绒毛,同时绒毛干末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并穿过绒毛干末端伸抵蜕腊组织,将绒毛干固定于蜕膜上。与底蜕膜相接触部位的绒毛因营养丰富,数量逐渐增加,反复分支,形成丛密绒毛膜。
丛密绒毛膜是胎盘的胎儿部分,它与蜕膜一起构成胎盘。绒毛之间有充满血液的间隙,称绒毛间隙。绒毛间隙是在第2周时,由合体细胞滋养层内的腔隙衍化而来。在滋养层细胞的侵蚀过程中,子宫螺旋动脉和子宫静脉遭到破坏,直接开口于绒毛间隙,故绒毛间隙内充满母体的血液。但因为绒毛间隙壁上衬有合体细胞滋养层的细胞,故母体血液并不直接与蜕膜组织相接触,也不与胎儿血液相通。在绒毛侵蚀底蜕膜过程中,固定绒毛的滋养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蜕膜板或称底板,相邻绒毛间隙这间残留下的楔形的底蜕膜形成胎盘隔,但这种分隔是不完全的,故相邻绒毛间隙中的血液可以相互沟。胎盘隔把胎盘的胎儿部分隔成15-30个不规则形状的胎盘小叶。在正常情况下,绒毛只深入到子宫内膜功能层深部,若底蜕膜发育不良时,滋养层细胞可能植入过深甚至进入子宫肌层,造成植入性胎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