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的检出与保护

同样是接触环境致癌物,但不同个体之间所产生的反应以及结果会有很大不同。仍可以吸烟为例,吸烟后引致肺癌或冠心病者,据调查约占重度吸烟者5%一10%。而其它大多数吸烟程度相近者所出现的损害则较轻。这说明在吸烟人群中有些人对于吸烟所致损害特别敏感或比较敏感,有些人则不甚敏感或不敏感。前一类人被认为对某种损害因素或某种毒物具有高敏感性或称为对某种因素的高危人群(个体)。当前在肿瘤的预防策略中,有人提出保护高危人群问题。这些人在人群毕竟是少数。对他们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比之采取广泛的、保护全部人群的措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更节省人力和物力。保护化学致癌的高危人群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谁是高危个体?即敏感者如何确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是用什么方法可以保护?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仍在探索阶段。虽然已有一些学者提出利用Ⅰ、Ⅱ相酶的多态性,修复酶的缺陷型等方面的检查,有可能预测受检者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目前对于谁属致癌作用的高危人群,尚未见很统一的做法。一般认为有下列情况者,有可能属于高危个体:

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成员杂合子。

②常显有高度肿瘤好发倾向的疾病(如家族性肠道多发性息肉)的杂合子。

③常隐有高度肿瘤好发倾向的疾病。(如着色性干皮病,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先天性全血细胞减少症,Bloom综合征等)的病人及其杂合子。

④有某些染色体异常的病人(如Down综合征)。

⑤某些I相酶(如芳烃经化酶)活性特别高或II相酶(如谷肮甘肽转硫酶)活性特别低的人。

⑥抗氧化损伤能力(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或过氧化物酶活性)特别低的人。

⑦某些有修复缺陷的人。

⑧息有某些肿瘤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的缓解期的病人。

⑨高癌家族成员。

⑩与某些致癌物有大量接触的个体或人群。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