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相反应

生物转化的Ⅰ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氧化作用:

1、细胞色素P-450酶系: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又称为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icrososmal mixed function oxidase, MFO),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或微粒体单加氧酶,可简称为单氧酶。该酶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血红素蛋白类(细胞色素P-450和细胞色素b5)、黄素蛋白类(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和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和磷脂类。

  2、微粒体含黄素单加氧酶:肝、肾、肺等组织微粒体含一种或几种含黄素单加氧酶(FMO)可氧化多种毒物的亲核性氮、硫和磷杂原子。此酶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为辅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需要NADPH和O2.由FMO催化的很多反应也可为P-450催化。

与P-450酶系的不同之处是此酶不能在碳位上催化氧化反应。FMO可催化亲电子的胺氧化生成N-氧化物,催化伯胺氧化生成羟胺和肟。FMO还可氧化含硫的外源化学物和磷化氢分别生成S-和P-氧化物。

  3、醇、醛、酮氧化-还原系统和胺氧化:是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应。肝组织胞液、血浆和线粒体中,有一些专一性不太强的酶,可催化某些外来化合物的氧化与还原,例如醇脱氢酶,醛脱氢酶、过氧化氢酶、黄嘌呤氧化酶等。肝细胞胞液中含有单胺氧化酶和双胺氧化酶,可催化胺类氧化,形成醛类和氨,双胺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反应主要涉及体内生物胺类的形成,与外来化合物代谢转化关系较少。

4、过氧化物酶依赖性的共氧化反应:氧化物酶催化的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它包括氢过氧化物的还原和其他底物氧化生成脂质氢过氧化物,这一过程称为共氧化。几种不同的过氧化物酶可催化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它们见于各种组织和细胞内。例如,肾脏髓质、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含有前列腺素H合成酶(PHS)。PHS具有两个催化活性:一为环加氧酶,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环状内氢过氧化物PGG2;另一是过氧化物酶,将氢过氧化物转变成相应的醇PGH2,它通过外源化学物的氧化来完成。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