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

  近年来将治疗RA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控制症状药和控制疾病药。由于RA病因不明,故当今并无堪称控制疾病的药。控制症状的抗风湿药分为四类: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称一线药,这类药物种类繁多;

  二、类固醇激素,激素是一个非常好的止痛抗炎药,但长期单独使用不能改善病情,反而带来许多副作用,激素作为二线慢作用药起效前的过渡性用是可以的,但用量要小(强的松每日5~10克),时间不宜太长。在病情较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患者,短期治疗冲击,并联合二线药治疗是必要的;

  三、慢作用抗风湿药,通常称为二线药,所谓慢作用药包括抗疟药、金盐、青霉胺和柳氮碘胺毗啶,它们治疗RA起效慢,长期使用对RA病情有一定缓解作用,故也称病情改善药。

  四、疫抑制剂:常用有氨甲喋吟、环磷酰胺、硫唑嘌吟、雷公藤、青风藤等。

  (1)抗疟药:抗疟药有抑制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抗原-抗体反应,抑制淋巴细胞转化,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作用。稳定溶酶体膜和对抗前列腺素,阻断血小板聚集与粘附作用,因而早已被用于治疗RA。对视网膜色素层有损害,造成视力减退,直至失明,因而,每6个月必须进行视网膜检查。有心脏病者也应慎用。

  (2)金制剂:有注射金和口服制剂金诺芬(商品名瑞得),其作用机制未明,它可降低炎症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细胞吞噬,抑制溶酶体酶活性等,能减缓粘膜糜烂,使病情改善。副反应有痞痒皮疹、口腔炎、腹泻、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但很少发生。

  (3)青霉胺:治疗RA的机制未明,可能与青霉胺的琉基还原作用有关。它可使血浆中巨球蛋白降解,使RF滴度下降,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使抗体生成减少。能与铜结合而抑制单胺氧化酶及其相应酶的活性。副作用有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肾损害、皮疹等。

  (4)柳氮碘胺毗啶:治疗有一定疗效,有效率可达76%,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代谢产物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毗啶有关。可能对免疫系统有影响。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过敏、头痛、眩晕及骨髓抑制。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