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青春期心理咨询,指对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少年(尤其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矫正心理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
心理咨询由求咨者(client)和咨询者(counselor)两个主体构成,前者以学生为主。包括家长、教师或其他养育者;后者指受过专业训练并获得资质的心理咨询人员。青春期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10~25岁的学生。
1.青春期心理咨询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保密原则:未经对方许可,咨询者不得将谈话内容随意泄漏。公开咨询案例。发表有关文章时,必须注意保护求咨者的个人与家庭隐私。保密原则并非绝对,它取决于当时的情景与咨询者判断技能。例如,发现求咨者有自杀意图时,应向其监护人、教师、班主任和专家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机出现。
(2)限时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规定。每次咨询控制在30~50分钟左右,电话咨询则在30分钟左右为宜。咨询的次数以每周1~2次较妥;不可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咨询间隔。开始咨询时就应以温和的方式告知所限定的时间,使求咨者获得安定感,能珍惜和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也可避免求咨者产生依赖感。必要的咨询间隔期间对求咨者也很重要,可借此体验、回味咨询的内容与经历,主动探寻主动走向适应的方法与措施。
(3)自愿原则:求咨者必须出自自愿,是建立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那些在成人催促下勉强前来的青少年求咨者,往往表现出自我封闭、抵触情绪和过度防卫,不乐意谈实质性问题。对这类求咨者,应向他们耐心讲解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意义,促使他们放弃被动态度,尽快和自己建立信赖关系。
(4)情感自限原则:咨询需双方相互信赖,但应清醒地把这种信赖关系把握在适当程度。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易对咨询者产生心理依恋,所谓"移情",甚至超出正常的医患关系。咨询者要用适当方式谢绝求咨者的某些情感需求,控制其依恋情感的发展。否则,容易冈双方过分亲密的接触,使咨询过程情绪化,阻碍青少年真实自我的表现,也易妨碍咨询者做出准确的判断。
(5)延期决定原则:针对青少年情绪易冲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咨询者应劝其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定。如果当时无法决定,允许其延期下决心,可暂时不行动也不做出保证。
(6)伦理规范:心理咨询有严格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动员求咨者采取某种行动时,应将这样做的意义和利弊得失充分予以介绍。但不包办代替,也避免越俎代庖,而是让对方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自己做出选择。除咨询过程外,避免与求咨者有其他的私人接触和交往,避免和求咨者相互产生感情上的爱憎或依恋,更不能出现谈恋爱、谋私利等超越伦理道德界限的行为。
2.青春期心理咨询通常顺序采用的方法
(1)受理面谈:是对求咨者心理问题及对其可能给予的心理援助进行的初步判断或预估。目的是了解求咨者是怎样一个人,前来咨询的目的动机是什么,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或不适应状态,需要什么内容和方式的心理帮助等。临床心理咨询一般需事先预约,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未经预约而来者居多,而且多为一次性。因此,受理面谈不宜占过多时间,5~10分钟就应进入正题。通过受理面谈的耳闻目睹、形象感受、思考总结等过程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大体了解来访者的心理不适应现状及其咨询动机。这对咨访关系的建立及咨询过程的展开十分重要。
(2)建立信赖关系:咨询者和求咨者尽快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是成功进行咨询的前提。否则,求咨者将很难迅速打开心扉,展现内心的问题实质;咨询者也难于驾驭控制整个的咨询过程。为尽快建立信赖关系,咨询者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①避免空泛的议论;②避免诱导性的表扬和夸奖;③避免过早做出解释;④避免随意下结论;⑤尽量不提及敏感问题;⑥回避对他人的辩护和责难。
(3)善于提供心理支持:随着咨询过程中信赖关系的建立,咨询者应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向求咨者揭示问题本质,使对方注意那些从未意识到的问题,获得心理支持,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途径。二是帮助求咨者增强其对适应性行为的体验。为实现第二个目标,帮助对方减少、消除"抵抗"(以缩短双方心理距离)、"沉默"(以打破僵局、促进交流的顺利进展):"转移"(既包括对咨询者产生爱慕和眷恋,希望借此获得依恋的"正转移",也包括对咨询者产生憎恨、敌意和厌恶等"负转移",以便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和人际交流技能)等不良心态非常重要。
(4)通过鼓励、劝导,帮助求咨者勇敢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