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的心理、社会特点

女童的心理、社会特点是公卫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校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女童的心理特点:女童期的性器官虽然处于静止状态,但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性心理却在逐步发展,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性心理的发展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前期。

(1)婴儿期:大约在生后7~10个月,婴儿开始把感觉和动作协调起来,并逐渐认识了外界形体。这个时期女婴有可能出现夹腿的行为,表现为在卧位或坐位时,两腿交叉并拢并扭曲身体,伴随着面部充血、表情紧张及出汗,有人称为“夹腿综合征”,是阴蒂受刺激的反应。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女童性的社会角色和性的心理差异开始形成。

(2)儿童期:思维能力也已形成,他们能够明确地辨认同性和异性。在3~4岁时,对异性发生兴趣,如有的女童喜欢同爸爸在一起。女童还会向父母提出一些有关性的问题,此时他们对玩弄性器官和别人抚摸他们的性器官,可表现出一种舒适而安静的现象。在5~6岁时,儿童开始亲近同龄的异性,并彼此进行“性游戏”如“过家家”,男童乐于做爸爸,女童做妈妈;如果异性朋友疏远自己,会感到气恼,开始了性意识的萌芽。7~8岁的孩子开始对同龄异性之间的交往表现出敏感。

(3)青春前期:此期为9~11岁儿童,两小无猜的异性伙伴开始疏远,男女同课桌时会划“分界线”。13~14岁前后,随着女孩初潮的出现,性的冲动性开始出现。

另外,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受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和家庭里的女孩受冷淡和不公正待遇,易产生自卑、忍受、感情得不到发泄等压抑感心理。在城市,多数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寄予的期望普遍提高,对女孩的溺爱和骄纵,也会对心理发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2.女童社会特点:长期来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行为,至今仍在不少地区和家庭存在,影响女童的心身健康。在农村和偏远地区,女童从出生时起,甚至从出生前即受到歧视和摧残,女婴得到的喂养比男婴差,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比男婴高;女童得病后就诊的机会比男童少;女童辍学率较高,常过早地参加劳动。

女童的心身健康还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和陋习所影响。如有些中、老年男子会利用女童的年幼无知或以糖果诱惑,或以恐吓手段,奸淫幼女,发泄其私欲。非洲地区,流传对幼女施行“女阴环切”的陋习,对女童心身更造成极大危害。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