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措施不包括
A.翻身扣背,协助排痰
B.定时吸痰
C.超声雾化吸入
D.加强给氧
E.体位引流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1.湿化痰液适用于痰液粘稠而不易咳出者。保持体液平衡是最有效的祛痰措施。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同时注意湿润空气,使痰液湿化,便于排出。
2.配合药物治疗
(1)雾化吸入。
(2)气管内滴入。
(3)注射,口服药物。
3.翻身,叩背每1~2h改变体位1次,便于痰液引流。此法尤其适用于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排痰无力的病人。
4.指导有效咳嗽,咳痰。
5.体位引流适用于痰量较多,呼吸功能尚好者如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疾病。
6.机械吸痰适用于痰量较多,排痰困难,咳嗽反射弱的病人,尤其是昏迷或已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病人。
根据上上述文字只有D是错误的。
【儿科护理学】以下哪条不符合原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A.起病缓慢
B.有结核中毒症状
C.肺部体征明显
D.肝脾肿大
E.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不成比例。起病多较缓慢,学龄期儿童多见,学龄前期儿童也可发生。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的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常有发热,热程1~3周。而肺部体征常不明显。中毒症状也不重。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脑膜炎等。肺部X线分为4种改变:①肺门阴影增多;②支气管肺炎改变;③间质性肺炎改变;④均一的实变影。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临床表现两种类型。①喘憋性肺炎:起病急骤、喘憋明显,很快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体征以喘鸣为主,可听到细湿啰音,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毛细支气管炎:表现上述症状,但全身中毒症状不严重。肺部X线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常伴有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
腺病毒肺炎:以腺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临床特点:①本病多见6个月~2岁幼儿;②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重症可持续2~3周;③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咳嗽频繁,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多在发热4~5日后开始出现肺部湿啰音,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④胸片改变出现较肺部体征为早,特点为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需数周至数月。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多呈弛张热,婴幼儿可呈稽留热。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出现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易并发脓胸、脓气胸。常合并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基础护理学】患者郭某。病情危重,需进行股静脉药物注射,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选择股动脉外侧0.5cm处进针
B.右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20°~25°角进针
C.患者取仰卧,下肢伸直,略内收
D.病人有出血倾向时不宜采用
E.注射毕,局部用无菌棉签按压1~2min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股静脉伴随股动脉上行,初行于其外侧,渐转至其内侧,在腹股沟韧带深面延续为髂外静脉。股静脉属支主要有大隐静脉及与股动脉分支所伴行的诸静脉。股静脉收集下肢、腹前壁下部、外阴部等处的静脉血。股静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位于股动脉内侧,位置恒定而且可借股动脉搏动而定位。
进针角度与皮肤呈90度或45度角。拔除针头并用无菌大棉球或纱布加压按压3~5分钟。
【内科护理学】患者,男,58岁,有肝硬化病史,突然出现神志恍惚,情绪低沉,口齿不清,嗜睡,护士应警惕病人可能出现了
A.肺性脑病
B.肝性脑病
C.呼吸衰竭
D.肝癌
E.急性胰腺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肺性脑病临床特征为原有的呼吸衰竭症状加重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神志恍惚、嗜睡或谵妄、四肢抽搐甚至昏迷等。男女均可见,以男性多见,其病死率达30%以上。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易兴奋、多语或少语、失眠等脑皮层功减退症状以及意识障碍与精神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呕吐、视乳头水肿。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约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