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题分析亚洲地区经济和政治形势,结合亚洲区域合作的成败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对亚洲地区的影响。
命题缘由
在世界各国发展的格局中,亚洲区域合作成为一个新的亮点。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经济、文化上,还体现在政府、政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上,这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知识范围(一)
“和平与发展”的问题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随着国际形势由紧张趋向缓和,各国相应调整战略,把发展本国经济,推进新科技革命,改善民主放在首要地位。全球化的趋势也决定了各国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各国都清醒地意识到,本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离不开国际合作。
但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引起动荡的因素仍然很多。不少热点地区、热点问题并没有解决,因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发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近几年,西方大国加紧在发展中国家及前苏联、东欧国家中推行西方式民主和多党制,给不稳定的局势增添了动荡;而且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发展,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违背国际关系准则,以种种借口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军事入侵别的国家,也极大地威胁了世界和平。总之,当今天下并不太平。
答案知识范围(二)
中国的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
2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4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答案知识范围(三)
中国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政策
加强区域合作,是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将信守承诺,履行责任,更加积极地参与亚洲合作的各种多边进程。中国在与东亚国家加强合作的同时,将进一步拓展与南亚、中亚、西亚国家的合作。中国永远不称霸。
为推进新世纪的亚洲合作,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二是以经贸合作为先导,推进亚洲全面合作。三是立足现有的多边合作渠道,完善亚洲合作机制。四是加强亚洲各国的民间交往,增进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五是坚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提高亚洲合作水平。
答案知识范围(四)
日本的外交政策
战后日本外交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当时日本被美国占领,丧失外交主权达6年半之久。在美国的干预下,日本制定了新宪法,其中第9条宣布放弃以战争、武力或武力威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交战权。该宪法被称为“和平宪法”。朝鲜战争爆发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排斥在外、苏联反对的情况下,1951年9月,美国等国家与日本签订片面和约,恢复了日本主权国家地位。1951年和1954年日本同美国签订《日美安全条约》和《共同防御援助条约》,使驻日美军合法化,并组建日本防卫力量,美国对日本的控制进一步加强。1956年12月,加入联合国。
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此时,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但国内资源稀缺。1957年岸信介政府提出了“经济外交”口号,即在政治、军事方面不能离开美国庇护的情况下,以“和平的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渠道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第三阶段是70年代初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当时,面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亚洲政策的调整,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采取“多边自主外交”路线。具体内容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谋求与美国建立“富有成果的伙伴关系”;借助中国,抗衡苏联,1972年9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针对“石油危机”所暴露出来的日本经济的脆弱性,日本改变了一味追随美国的政策,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同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为了改善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1976年,福田首相提出了“福田主义”,即不做军事大国、同东盟国家建立“心心相印”的信任关系、为东南亚的和平与繁荣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