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考研政治大纲修订说明

一、考试性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高等学校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其中,政治理论科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专科毕业后工作两年以上的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二、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考查知识范围详见本大纲第二部分;考试题型参见第三部分。

三、评价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题卡样例附后。非选择题的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二)答题时间

180分钟。

(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

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必答题为90分,考查范围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约22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约20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约18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约20分

形势与政策约10分

选做题为10分,考生应在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Ⅰ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第Ⅱ道试题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若考生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四)题型比例

选择题约45%

辨析题约18%

分析题约37%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2.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