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男性,70岁。有脑出血病史。检查: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不能抬起。该患者肌力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肌力分级: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2.下列疾病一般无杵状指(趾)的是( )
A.支气管扩张
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C.肺脓肿
D.支气管肺癌
E.先天性心脏病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指(趾)末端软组织增厚,似鼓槌状膨大,呈拱形隆起,甲纵脊和横脊高度弯曲,表面呈玻璃状称为杵状指。
常见于:
(一)发钳型先天性心脏病
如法洛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肺动静脉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
如支气管肺癌、胸膜间皮瘤、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脓胸、肺气肿、肺结核、肠结核、胸腔肿瘤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
如吸收不良综合征、克罗思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慢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蛔虫感染、结肠多发性息肉、幽门癌等。
(四)其他
可见于特发性骨关节病、脊髓空洞症、先天性梅毒、某些中毒,如砷、磷、酒精、铍等。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不会出现杵状指。
3.脉压减小见于:( )
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主动脉狭窄
C.老年性动脉硬化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先天性心脏病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脉压减小见于:
主动脉狭窄时,收缩压明显减低。为了维持血压,周围血管代偿性收缩,舒张压相对升高,脉压减小。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如心肌炎、克山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造成的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使心肌收缩无力,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降低的幅度较小,故脉压减小。
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包积液因回心血量受限,心脏不能有效充盈,搏出量减少,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于舒张压,故脉压减小。
休克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脏搏出量减小,使收缩压降低。在休克早期,周围血管过度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高水平的脉压减小;而休克晚期,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低水平的脉压减小。
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流由搏动性变为非搏动性,使由心脏搏动引发的大动脉搏动回弹力量减弱,故脉压减少。
此外,脉压减少还可见于严重心律失常、黏液性水肿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脉压增高见于: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数由风湿引起。可伴有其他心脏瓣膜损害,如二尖瓣病变等。患者可从青年时开始发病,病情持续数年至数十年,逐渐加重。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的血液可由主动脉倒流回心脏,造成舒张压减少,脉压增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代谢增快,血液呈高动力循环状态,脉压增高。患者表现为高度兴奋,精力充沛,化验结果显示t3、t4升高。
主动脉粥样硬化或大动脉钙化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减弱,在心脏舒张期,促使血流继续向前流动的力量减小,使脉压增加。
维生素B1缺乏症如果维生素B1缺乏,可使糖代谢受阻,导致乳酸和丙酮酸堆积,小血管扩张,周围血管阻力降低,脉压增加。患者可同时出现周围神经炎等表现。
动脉导管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动脉导管开放,主动脉压力高于肺动脉,维持舒张压的血液进入肺动脉,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该类患者多见于小儿或年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帮助确诊。
动静脉“短路”可由外伤或手术引起,由于舒张期时大动脉的血液进入静脉,导致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
严重贫血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为了满足机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心脏血流速度加快,心搏出量加大,导致收缩压明显增加,舒张压变化不大,脉压增加。
4.机体调节酸碱平衡最迅速的途径是:( )
A.肺脏
B.血液缓冲系统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肾脏
E.神经-内分泌系统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机体的酸碱平衡系统包括:血液缓冲系统、肺脏、肾脏和组织细胞的调节。其中血液缓冲系统的反应最迅速,但作用较弱,持续时间较短;肺脏调节效能最大,30分钟左右达作用高峰;细胞缓冲能力虽较强,但3~4个小时才能发挥作用;而肾脏调节最慢,3~5天达到高峰,但对排出固定酸和保留碱性物质作用最大。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强腹式呼吸的原因是( )
A.有利于痰液排出
B.增加肺泡张力
C.增加肺泡通气量
D.借助腹肌进行呼吸
E.间接增加肋间肌活动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患者呼吸常表浅而短促,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既不能保证肺脏有效的通气量,又易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增加耗氧量,诱发呼吸肌疲劳。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以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
6.李女士,47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6年余,近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即乏力,稍事活动就心慌、憋气,伴有食欲不振、肝区胀痛;双下肢轻度水肿,双肺底湿啰音,心率128次/分。此病人并发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 )
A.心房颤动
B.房性早搏
C.室性早搏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风心病主要并发症:
1、心功能不全〔心衰〕:最常见,发生于50~75%的风心病患者,并且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常由于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重体力劳动,妊娠及分娩等诱发。
2、心律失常:最常见为房颤,发生于30~40%风心病患者,尤其是左心房显著扩大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最多见。在房颤发生前,多先有房早,房扑或阵发性房颤,以后才转为持久性心房颤动。
3、呼吸道感染:由于长期肺郁血,易引起肺部感染,并进一步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
4、栓塞:约占5~10%,是风心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5、急性肺水肿:由于左心输出量减少,使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内压力突然升高,结果大量血浆渗入肺间质及肺泡而产生肺水肿。
6、咽下困难,左房明显扩张,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