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观察和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57例出现精神症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论通过对症护理可使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及消失。

关键词】髋部骨折 精神症状 观察 护理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等原因,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髋部骨折[1].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因为长期卧床而引起各种并发症,而患者出现精神症状则是一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骨折的康复。我科从2003年3月~2007年3月共收治5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一般在入科后1~7天出现了精神症状。57例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67~92岁,平均年龄75.2岁。既往均无精神异常病史。17例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12例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史,5例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3例有脑血管校校搜集整理意外病史,10例有糖尿病病史。

1.2临床表现

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胡言乱语,且昼轻夜重者35例,幻想、幻听、妄想者10例,表情淡漠、乏力、嗜睡者7例,痴呆样表现者4例,昏迷者1例。上述症状有重叠现象。

1.3治疗

怀疑患者有精神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我科常选用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安定)、佳静安定(佳乐定、阿普唑仑)、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劳拉西泮(氯羟安定、罗拉);酚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羟哌氯丙嗪)、盐酸氯丙嗪(盐酸冬眠灵);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百优解)。药物治疗需按医嘱执行。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精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完全消失。

2观察分析

2.1原有基础疾病影响

本组患者在髋部骨折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髋部骨折这一应激反应可导致基础疾病的加重,而出现精神症状。

  2.2心理状况分析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前一般生活能自理,还可以力所能及的干一些家务活。突然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洗漱、进食、排便均需依靠他人在床上完成。对家庭、孩子、经济负担、治疗效果及自己未来生活的担忧,可导致患者情绪上的波动而诱发精神症状。

  2.3营养失调

大多数老年患者因为牙齿条件差或胃肠功能减退,平时进食不多,身体处于低营养状态。骨折后的疼痛会影响食欲,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若不及时由静脉补充电解质和能量,易导致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而诱发精神症状。

3护理

3.1严密观察病情,掌握发病规律

老年患者在髋部骨折后,护士应及时、准确、详细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曾患哪些疾病,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并做到床头交接班。尤其注意患者的意识、言语、饮食、睡眠状况有无异常。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2加强心理

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听力下降,护士在和患者谈话时要不怕麻烦,回答问题要慢,声音要大,态度要和蔼,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过程,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护士要多与其谈心,让患者感到安慰和被重视,使其有机会倾诉烦恼,消除郁闷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护士应以听为主,对患者所述之事不与争辩,待病情好转后再解释。同时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联系,鼓励老年人的子女多陪伴患者,不断开导、关心、安慰患者,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人的支持,愉快的配合治疗[2].

  3.3饮食指导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饮食要求营养丰富,多样化,色香味俱全,以增加患者的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并适当补充钙质,如多喝牛奶、豆浆等。同时注意饮食要因人而异,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给予低脂、低钠饮食。如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给予优质蛋白饮食。

3.4安全护理

护士应指导家属做到24h不离患者,并加强巡视。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应防止其坠床,在护理操作完毕后,随时安好床档,使用约束带将患者的四肢适当固定。注意肢体处于功能位和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固定松紧适宜,防止关节脱位和坠床的发生。

4小结

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处理及时,护理恰当,就可使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及消失。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59

2叶小云,姚梅琪,夏秋欣,等.对高龄病人实施“愉快因子刺激疗法”的护理与评价.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497-498

刘欣悦 车娟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