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大量腹水伴重度脐疝的护理

关键词】体位垫式俯卧位 手术固定 护理

随着外科手术医学和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护理安全是必不可少的,手术体位固定是否适当不但直接影响手术野的暴露,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尤其是俯卧位。正确的手术体位,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尤其是深部手术),可防止神经、肢体、皮肤等意外损伤的发生,使患者感到舒适,保证了术中患者的安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手术时间。反之,则可造成手术操作困难,可能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从多年手术体位固定的护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6年至今共做了98例体位垫式俯卧位手术。其中颈椎手术52例,脑外后颅窝手术46例。平均年龄46岁,手术时间1.5~3.0h,出血量约200~400ml,手术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患者均康复出院。

2体位固定的注意事项

2.1颈椎手术体位固定方法

 全身麻醉后,将各种软垫按俯卧位摆放好,头架固定准确由麻醉医生、外科医生及巡回护士共同将患者搬至床上,此体位固定时应注意始终保持患者的头、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旋转,不能太猛太快,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时间随体位的改变而加以代偿。同时应牢固固定气管导管,防止气管内导管的脱出。还应注意其协调性及胸部垫两软垫及各着力点的防护,以免影响呼吸及褥疮的发生。

2.2术中体位调节

 做颈后路大“Z”形缝合前需要将颈部呈后伸位时重新固定头架,因此要熟练掌握头架各关节的功能,以便及时准确调节体位,以防出现关节脱位。

2.3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患者采用俯卧位,而且术中要随时调节头部体位,气管导管容易脱出。所以生命体征的观察尤为重要。

2.4后颅窝手术体位固定

麻醉后,将固定单横放于床上,根据患者身体放于双上肢宽窄,常规将患者搬至床上,监测系统接上后,双上肢垫校校搜集整理两海绵垫后,将此固定单绕患者身体一周,裹于床下或身体下即可。

2.5注意体位变化

 术中因为术野不断的改变,显微镜的调节,使得手术床要不断更改。每当调节体位后应观察患者的体位有何变化。如出现气管管腔脱出应及时通知麻醉医生,做处理。

2.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术中PETCO2的监测,有助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改变。如果俯卧位的安置适当,就不会造成对胸腹及膈肌的压迫,故不影响通气。Hering等的研究中俯卧位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相对稳定,因此,俯卧位手术不会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3讨论

随着脊椎外科和脑外科的不断发展,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手术体位的不断完善使术野显露(尤其是深部手术)更加充分,还避免了神经、肢体、皮肤等意外损伤的发生,使患者感到舒适,保证了术中患者的安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手术时间。

俯卧手术头架的固定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手术体位特殊,俯卧位搬动的协调性,眼部、胸部及膝关节的保护,头部术前术中的调节,熟练掌握头架的各关节的功能,以免影响手术效果或延长手术时间。

正确生命体征观察,不但可避免气管导管脱出,还可使患者保持平稳的生命体征。俯卧位的难点就在于无法观察到生命体征,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监测系统来观察患者,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