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摘要】对首发精神病患者进入康复期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以预防本病的复发和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458例首发精神病患者,其中男349例,女109例,进行追踪调查、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治疗、心理治疗及其他特殊的治疗,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恢复。进入康复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客观事物虽有一定的分析观察能力,但由于缺乏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周围事物,而产生消极、抑郁、焦虑、紧张、苦闷、担心害怕等许多的心理问题。结论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心理分析,从中找出护理问题,确定护理诊断,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和心理护理工作,注重实施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首发精神病 康复期 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压力和挑战。同时家庭结构和人口的变化、学习的压力、就业问题、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污染等社会因素原因,使人们的精神素质和心理素质变得很脆弱,导致精神疾病呈上升趋势,据相关报道,我国精神疾病的患者有1600多万人[1],首发精神病患者占相当比例,而且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首发精神病住院患者458例,男349例,女109例,康复期出现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了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首发精神病患者458例,男349例,女109例,精神分裂症237例,占51.75%;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82例,占17.9%;酒精依赖37例,占8.08%;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7例,占3.71%;焦虑症16例,占3.5%;应激障碍5例,占1.09%;适应障碍5例,占1.09%;其他59例,占12.88%,诊断符合CCMD-3标准[2].年龄40岁以下273例,40岁以上185例,平均年龄(34.33±5.5)岁。

1.2方法

 对各类首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具体的心理分析。

2结果

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治疗,精神症状消失后,患者的心理问题随之产生,主要有:(1)患者缺乏应有心理准备,悲观地认为得了精神病,被别人看不起,亲人、朋友、同事都会另眼相看和受到社会歧视,而出现悲观、失望、消极、抑郁等情绪,甚至产生轻生的观念和自杀的行为。(2)患者在出院回归社会前,出现焦虑、恐惧情绪,焦虑出院后能否适应社会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焦虑自己出院后的升学、就业、工作、婚姻等是否会因为患有精神疾病而受到影响,焦虑家属和亲人对自己疏远,家庭不能接纳自己。(3)患者担心发病期间对家庭的伤害和给家庭带来的痛苦,给社会带来的困扰和不安,担心精神病复发自己不能控制,担心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对自己身体造成损害,未婚的患者担心出院后找不到对象,已婚的患者担心出院后离婚,害怕自己的疾病遗传给后代,害怕子女、亲人离自己而去等等。

3护理

根据首发精神病患者康复期出现的心理问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分析,主要护理问题有:(1)有自杀的危险:与患者消极、抑郁情绪有关;(2)焦虑、恐惧:与患者紧张情绪有关;(3)知识的缺乏:与患者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3.1有自杀的危险

与消极、抑郁情绪有关(79例,占17.25%)。(1)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到亲切、热情、和蔼、谦逊,尊重他们,爱护他们,鼓励多参加娱乐活动,如看电视、下棋、打扑克等。帮助他们认识精神疾病,减少自卑,树立信心,教会患者“抬起头来做人”。(2)做好单位及家属支持系统工作,加强患者与家属、单位的联系,让患者感到家属、单位的同志们都在关心自己,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支持,必要时可以假释出院与家人团聚,这样可以使患者感到自己仍然是社会有用的人,对未来人生充满希望,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3.2焦虑、恐惧

与患者紧张情绪有关(163例,占35.59%)。(1)根据患者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安排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训练。实行开放或半开放式的病房管理,扩大活动范围,组织和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有自我控制能力的患者,可组织郊游、玩耍、市内观光,以增加患者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增加患者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焦虑、紧张情绪。(2)让患者参加书画、手工劳动等工娱疗和生活能力、生活技能的训练,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患者的爱好和特长,参加简单的劳动,如刷洗餐具、打扫卫生等等,并协调好与患者家属、单位的关系,使患者能够得到家庭、社会较好的关心和尊重,提高搞好工作或学习的信心,减少或消除一切引起复发的不利因素。

3.3知识的缺乏

与患者缺乏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有关(216例,占47.16%)。(1)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认识疾病过程中的过错,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帮助患者认识所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转归,帮助患者认识药物的副反应。为患者讲解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精神卫生的基本知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给患者正确对待婚姻、家庭,使之能够正确面对现实。(2)出院指导和回归社会前对患者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鼓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者多参加有益于健康和适宜的社会活动。增加保护性环境中的社会交往,让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找到快乐和价值感,从而恢复人际交往的兴趣和爱好,使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帮助患者实行开放式管理,白天患者在护理人员带领下,在指定的区域进行自由活动、劳动,训练患者独立处理日常生活琐碎事物的能力和与外界环境接触的适应能力。

4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

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和指导工作,让患者家庭成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和照顾,纠正一些患者家属中存在的错误观念,如:认为得了精神病是“伤风败俗”或是“祖上无德”等。鼓励家属对精神病患者应持正确的态度,提高自身的精神卫生水平,有利于消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进一步改善病情,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促进患者康复。要真正的为患者着想,富有同情心、责任心。有效的帮助患者家属提高精神卫生知识,教会家属在患者回归家庭后对药物治疗的依赖性和应对技巧,从而起到治疗和延缓社会功能衰退的作用,减少患者复发,促进了整个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3].

5总结

通过对458例首发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找出护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并注重实施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渔屯.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1.

3张福英,孟庆立.护士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

郑春霞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