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是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以内出血;继发性是指室管膜下区1.5cm以外的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脑室穿刺外引流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对各类型的脑室内出血均适用。脑室内出血预后较差,死亡率为31.6%~76.7%,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出血阻塞脑积液循环通路致使脑室急剧膨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脑压急剧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到破坏,以至患者迅速死亡。针对以上原因我科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措施,预防了这些情况的发生,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数量及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1例均经CT证实为脑室出血,其中男38例,女43例,年龄14~72岁,引流时间3~14天,平均3~5天。
2颅内压、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2.1颅内压的观察及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及有无恶心、呕吐等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患者低颅压或高颅压的表现,及时处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快输液而引起颅高压。
2.2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控制脑脊液引流的速度。术后应记录每小时引流量,以每小时不能超过20mL为宜,每日不超过400mL.(2)对引流管的操作必须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头部敷料干燥、清洁,防止引流管扭曲,避免牵拉引起引流管脱出。如发现无脑脊液流出应考虑血凝块堵塞,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在无菌条件下冲洗,每次不超过5mL,仍不通时应复查头颅CT排除引流管脱出或位置不当,必要时应重新置管,防止梗阻性脑积水致使脑疝形成,危及生命。(3)置管期间要注意观察脑积液的性状,如发现脑积液颜色逐渐加深或突然有大量鲜血流出,提示脑室内有新鲜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出理。若发现脑积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有絮状物伴发热,颈项强直提示有颅内感染的可能。(4)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引流管的操作必须严格无菌,应先夹闭引流管,接头处严格消毒后更换引流袋,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2次,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谢绝探视。若考虑拔管时一般闭管24小时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稳定,无变化,可考虑拔管。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脑室出血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即应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应加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昏迷程度较深,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差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应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做好气道的湿化防止因失水而使痰液粘稠不易排出引起肺部感染。
3.2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除休克或呕吐时禁饮食外,一般患者术后4~6小时可适当进全流质饮食,而昏迷患者应3日内下胃管,下胃管当日可注入少量水及少量牛奶,连续喂2~3天后再逐渐加其他食物,不要一日内加太多,一日只能加一种,逐渐增加以免加重胃的负担,使胃蠕动增强,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引起消化道出血。静脉可给抑酸药。另外要定期回抽胃液,观察有无出血的先兆。若发现有大量咖啡色液或柏油样便时,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应立即停止鼻饲,报告医生。观察抽出胃液的颜色、量,同时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3.3口腔的观察及护理 昏迷患者由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应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每日2次并观察口腔内情况,有无溃烂,有无异味。定期测定pH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4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营养差,体质消瘦,易形成压疮,应每隔1~2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床单要保持清洁干燥,避免物理因素刺激皮肤。我科2000年以后采用褥子套里装上糜子预防压疮效果极佳。
最后要注意肢体功能的锻炼,防止长期卧床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使患者失去行走、生活的能力,既要定期、定时指导患者活动,并教会其家属如何给患者被动活动肢体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另外,要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和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家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