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结束,胎儿发育成熟自行离开母体的过程称为分娩。分娩是一种自然现象。分娩过程从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或称三个产程。第一产程(宫颈开口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为止,初产妇大约需要12~16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表现为子宫有规律的收缩(即阵发性腹痛),随着子宫收缩加强,子宫颈口逐渐开全;另外,还出现破水、阴道流血(俗称见红)等情况。第二个产程(胎儿娩出期)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仅需30分钟左右;子宫颈口开全以后,胎膜破裂,胎头下降到阴道口,随着产妇用力向下屏气,腹部压力增高,胎头全部露出,接着胎体随之而下,婴儿出世离开母体。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一般在10~30分钟,胎盘也随之娩出,分娩到此结束。分娩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妇女对剖腹产这种生育方式却日益呈现依赖的趋势,剖腹产率逐年上升。原因大都归咎于人为因素导致手术率上升。一般都认为,产妇在临产时拥有积极的心理是很重要的。如能在产时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可以降低剖腹产率,缩短产程,从而使产妇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目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疾病的理解已不仅仅限于生理方面,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产妇进入医院,虽然“非病”,但心理等因素对其同样有很大影响。与之相应,自护理工作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后,心理护理作为一个重要护理课题已广泛地开展应用。本文将就临产时产妇的心理因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整体性分析,并试图探讨助产士应该如何就此类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疏导措施。
1第一产程内的产妇心理和护理疏导
第一产程(宫颈开口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口开全为止。产妇入院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环境的转换,常产生抑郁、恐惧和焦虑感,特别是进入产程后由于宫缩开始,带来更大的心理变化。从根本上讲,产妇的恐惧与焦虑源于其自身对即将发生的分娩结果的不可把握性。一般产妇都具有诸如此类的心理状况:或怕胎儿宫内缺氧,或怕胎儿畸形,或怕自己承受不了宫缩痛……随着宫缩的加剧,这种心理状态逐渐加重,初产妇尤其明显。有的孕妇受环境影响,有的孕妇担心自己遭遇不测,有的孕妇有“几代单传”的家庭压力,造成情绪不安、忧郁或惊恐。就分娩环境来说,待产室和产房都是陌生环境,初产妇从未有过生产体验,其他产妇的痛苦表情和工作人员严肃的态度都很容易使产妇感到孤独无助和恐惧,表现形式常常是喊叫、沉默、喋喋不休、怨恨、呻吟不已和疼痛敏感等,旨在减轻担忧,掩饰恐惧。这些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显然是消极的。大多数产妇,特别是初产妇对分娩产生的恐惧和焦虑心理,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性紊乱,影响了正常子宫收缩。焦虑使体内儿茶酚胺增高,子宫收缩力受到影响。这种心理状况还能影响饮食的纳入,消耗大量体力,致使能量不足,内分泌紊乱,电解质异常,可造成难产、胎儿宫内窘迫、子宫大出血等产科并发症。不良的心理因素既能导致母体生理和体力上的消极改变,又可能影响胎儿的生理变化,可造成胎儿氧供不足,降低胎儿的耐受力和应激能力,除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外,还可以引起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等疾病,最后的结果是新生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上升。
针对产妇在第一产程的这些消极心理,助产士应该实行科学的分娩心理护理。事实上,第一产程时间较长,产妇心理最复杂,且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这一阶段的分娩心理护理,首先是要对临产产妇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和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情绪,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精力充沛,以降低剖腹产率,减少产科干预率,大大提高顺产率。孕妇进入临产状态时,助产士应该尽可能陪在她的身边,神情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可亲,了解她的心理顾虑,满足心理需要,耐心地讲解分娩过程中的一些经过,告诉她分娩阵痛是一种正常的过程。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她的恐惧心理,如果助产人员生过孩子,不妨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产妇;也可以让生过孩子的产妇亲属把自己的经历说给产妇听,规劝产妇,让她积极配合。对分娩的了解很容易让产妇产生安全感,主动与工作人员配合,很好地利用宫缩间歇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其次,如果条件充分,医院可以建立家庭病房产房。孕妇入院后,家人陪同进入家庭病室。在家庭病室内,产妇不仅感到舒适、安静,且有丈夫或亲人陪伴、关怀,家庭病房产房可以提供炊具供烹调产妇想用的可口美味,病房电视同时开播分娩宣传节目,令孕妇心情舒畅,身心得到充分休息。再次,医院可以在服务所有产妇的宗旨下,对医疗环境作进一步的改善。例如张贴母婴同室宣传画报,开放分娩电视,让产妇听音乐、新闻广播、宣传优生优育、母婴同室、母乳喂养知识;组织产妇观看录像,直接了解分娩过程,以增加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2第二产程内的产妇心理和护理疏导
第二个产程是指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即胎儿娩出期。这一过程很短,宫缩强烈而频繁。随着产程的进展,频繁的子宫收缩和胎先露下降给产妇带来的疼痛和不适应,是产妇紧张和恐惧的主要原因。此外,胎儿性别是否符合家人心意也是造成产妇焦虑的一大原因。这些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可能会导致产妇迫切希望减轻疼痛和尽快结束分娩。在本产程中,宫缩和先露下降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所引起的疼痛有个体差异,其影响因素有痛阈的高低、性格、情绪、耐受力和产妇的心理素质。大体了解分娩机理和产程进展的产妇或许能够情绪稳定,没有过多的紧张和恐惧,多数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助产人员,顺利结束分娩。也有的产妇由于盲目的顾虑造成紧张情绪,恐惧害怕;有的呻吟不止,甚至大喊大叫要求剖腹产,表现出较差的自制力;更严重者甚至会拒绝进食水,睡眠困难,结果是精力与体力消耗很大甚至衰竭,很容易造成宫缩乏力,胎儿窘迫,增加难产的机率。
在此期间,助产士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鼓励,通过与其交谈,尽量转移注意力,使其放松精神,稳定情绪,以保证分娩顺利进行。助产人员应嘱咐产妇摆好体位,正确应用腹压。在一定情况下还要告诉产妇,努力平产可少受点儿罪,对孩子也好。当宫缩不断加剧,胎膜破裂,羊水流出时,产妇精神高度紧张、恐惧,不堪忍受宫缩的疼痛,甚至要求作剖腹产术以尽快结束分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实施心理护理,安抚产妇,比如:轻轻为其擦汗,使其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在进行检查时,注意动作要轻柔,防止更多的疼痛刺激;合理安排接产的各项工作,做到忙而不乱,让产妇感到安静、舒适,从而增强信心,主动配合,保证分娩顺利进行。此时助产人员还应该关照产妇的饮食,鼓励进食高热量的食物及补充水分。
作为辅助手段,医院可以引入丈夫陪伴分娩方式。产妇进入待产室就由丈夫陪伴。产妇的丈夫在产床旁边随时安慰妻子,可以大大减轻产妇的焦虑及恐惧。分娩时丈夫无微不至地关怀产妇,与医护人员合作喂水喂饭,帮助妻子树立信心,将对产妇生产造成积极影响。陪伴的丈夫安抚产妇,为其擦汗、喂水喂饭,使产妇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接受良性刺激,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少焦虑、恐惧心理。此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对分娩的焦虑、恐惧心理,缩短产程,降低会阴侧切率、胎头吸引率、产钳率,子宫复旧好,阴道流血少,泌乳时间提前。
3第三产程内的产妇心理和护理疏导
胎儿娩出后,一般在10~30分钟内,胎盘也随之娩出,分娩到此结束,此即第三产程,亦即胎盘娩出期。胎儿娩出后,产妇均有一种轻松感,但此时产妇最为急切的愿望是能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并且非常想知道胎儿的性别。助产士要细心观察胎儿性别对产妇情绪波动的影响,过度兴奋和过度悲伤都有可能影响子宫收缩能力,子宫收缩乏力可能导致胎盘娩出困难、产后大出血和产褥感染。
在此阶段护理人员应做的护理干预是: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婴儿已安全降生,并用赞美和夸奖的语言详细描述婴儿的头发、皮肤、身长和相貌等情况,充分调动起产妇的自豪与满足感。此刻,产妇迫切想与自己的宝宝见面,医护人员应再次安抚劝告产妇耐心等待片刻;等到胎盘娩出,子宫收缩良好时再行告知胎儿的性别,避免产妇情绪波动而出现产后大出血。如若遇到新生儿窒息,需要抢救时,应及时给产妇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其焦虑。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共同帮助产妇消除顾虑,安心休养。最后,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吸吮双侧乳房,告诉产妇喂奶方法和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让产妇了解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多给她们鼓励与支持,并尽早地向乳母讲解早期母乳喂养的一些常见问题,消除她们的紧张心理,力求母乳喂养取得成功有一良好的开端。然后送产妇回病房。
4结论
针对产妇在临产期不同阶段的心理因素,助产人员的护理疏导策略应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加强心理保健,提高产妇的认识水平。产妇由于对分娩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因此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适当的恐惧可提高人的应激能力,因此恐惧也有积极的作用,不必完全祛除,但应给每一位产妇提供帮助,向她们介绍分娩的相关知识,尽量消除不良的精神和躯体刺激。(2)改善产时服务模式。产妇在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一个没有异常产科情况的产妇能否顺利完成分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其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很大关系。分娩时医护人员积极的态度、耐心细致的操作、高超的医疗技术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使产妇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医护人员应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对产妇表示出更多的关心。根据有关研究:产妇在分娩过程中98%以上有恐惧感,80%以上对住院分娩有心理负担,并希望改善病房环境,100%的孕妇期望获得鼓励和安慰。改善服务模式,正是对症良药。(3)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让产妇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减轻心理负担,全身心投入到分娩准备中去。
总之,做好心理护理是产妇安全顺利分娩的关键,也是分娩后康复的基础,不容忽视。开展产妇的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与干预势在必行,可使产科临床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进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