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车祸伤、建筑工地意外伤、井下作业受伤等,合并创伤的重型颅脑损伤临床上呈明显上升趋势。患者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复杂、变化快、伤势重、休克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等,迅速有效的急救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5月收治58例合并创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49例,女9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37岁,合并胸部损伤17例,合并空腔脏器损伤穿孔5例,合并实质脏器损伤6例,合并脊柱骨折6例,合并四肢骨折24例,合并2个以上损伤部位19例。其中车祸伤32例,坠落伤9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井下砸伤及坠落物砸伤17例。治愈51例占87.9%,死亡7例占12%(其中严重脑挫伤及脑干损伤死亡5例,严重肺部感染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

2护理

2.1急救护理

2.1.1畅通呼吸道

迅速将患者安置于抢救室,病员常因意识障碍,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应置病员于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托起下颌,开放气道,应尽快用手抠或吸引器清除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异物、血块等,立即吸氧4~6L/min,必要时配合医生放置口咽通气道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减弱或潮气量不足者,应及时准备呼吸机辅助呼吸。

2.1.2纠正休克

建立双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是有效纠正创伤性休克的关键措施。选择18~22号静脉留置针,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必要时可选择颈静脉,一般先输晶体液,再输胶体液,急诊合血、输血。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皮肤色泽和温度、尿量变化,动态监测脉搏、呼吸、血压、CPV、尿量与尿比重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情况调整补液量。要避免在受伤肢体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性损伤及有活动性出血者给予包扎、压迫止血,并进一步行清创处理。

2.1.3迅速判断伤情

协助医生尽快询问受伤经过、查体,邀请相关专科会诊、参与抢救。抽取血标本,在患者无紧急致命的的情形下,尽可能做出重点的辅助检查。迅速留置尿管,安置床旁心电监护。

2.2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运动等变化。颅内血肿表现为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脑疝早期,一侧瞳孔先缩小继续而又散大,光反应差,病人意识障碍加重。当有颅内血肿体征出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降低颅内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极做好开颅手术的准备,送手术室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有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者,应立即包扎伤口,压迫止血,并进一步配合医生清创缝合。严重脑挫伤、脑干及丘脑下部损伤可出现中枢性高热,给予亚低温治疗控制高热,以降低脑代谢和脑耗氧,防止脑水肿。在亚低温应用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呼吸机应用及呼吸道管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颅内压监测。

2.3合并创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2.3.1合并胸部损伤

重点监测病员有无呼吸困难、面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低、脉搏快弱、四肢冷、血压下降气促等情况,以及早发现有无气胸、血胸、心包填塞、肋骨骨折等。必要时协助医生做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行胸腔闭式引流者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管道滑脱,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2.3.2合并腹部损伤

要严密观察面色、血压、脉搏、腹部体征,及时采取血标本,以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的动态变化,必要时协助医生做腹腔穿刺、腹部B超检查等,以及时发现有无实质性或空腔脏器损伤,有紧急手术指征者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及早行剖腹探查术。

2.3.3合并管状骨骨折

应妥善固定,尤其是股骨骨折,妥善稳固的固定,不仅能减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也能减少脂肪栓塞的发生;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的损伤、患肢血循环情况。如患肢肿胀加重,远端发生血循环障碍,应警惕筋膜室综合征发生,要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本组发生筋膜室综合征1例,经及时切开减压后好转。

2.3.4合并脊柱骨折

应观察肢体的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对于颈椎骨折并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尤其要注意体温和呼吸的变化,妥善固定颈部,加强基础护理,翻身时要防止脊柱扭曲,使用轴线翻身法,每2~3h翻身1次,预防压疮的发生。

2.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4.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应遵医嘱及早使用雷尼替丁、西米替丁氢氧化铝凝胶等药物预防出血,注意观察病员有无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或解柏油样大便、腹胀、肠鸣音消失等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例,经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

2.4.2肺部并发症

重型颅脑损伤后,因肺实质多有淤血水肿,吞咽、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排出,加之吸痰操作,机体免疫力降低等因素易发生肺部感染,严重肺部感染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危及病人生命。表现为体温升高、痰多甚至脓痰、肺部听诊有湿罗音、氧饱和度低等。因此,应随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分泌物、呕吐物、血块,以免呼吸道堵塞;行气管切开的病员,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应分别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尽鼻腔、口腔及气管内的痰液,避免将鼻腔、口腔的细菌带入气管和肺部;每2h翻身、扣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利痰液松动,容易吸出。应每日听诊肺部,注意观察体温变化、痰液性质颜色、气味及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经有效吸痰、雾化吸入、及时调整抗生素等治疗,治愈2例,死亡1例。

2.5管道护理和基础护理

2.5.1管道护理

患者常安有多根引流管,如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创腔引流管、尿管等,应准确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5.2落实基础护理

积极预防口腔感染、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及压疮等。每日口腔护理、尿道口护理2次,每2h翻身、扣背,保持皮肤及床单元清洁、干燥,气管切开者,应加强气道湿化,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气管导管,定时向呼吸道内滴入湿化液,每日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吸出。

3小结

合并创伤的重型颅脑损伤,病情严重、复杂、多变、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高度的工作责任心,通过积极有效的抢救、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精心周到的护理,才能即时抢救生命,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