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与微波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因病程较长,患者易感疲倦、周身不适,常引起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其由于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我们通过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同时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后强化微波理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78例,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2岁,病史6个月~7年。78例均有不同程度下腹部疼痛不适,腰骶部酸痛,并经妇检、B超、结合临床而确诊。

1.2治疗方法

1.2.1抗生素治疗

本组病人治疗前均行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所有病例均使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7天为1疗程,一般使用1~2疗程。

1.2.2中药保留灌肠

在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辅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药物组成:红藤30g,败酱草30g,公英30g,蛇舌草20g,地丁25g,三菱30g,莪术30g,桃仁10g,延胡索12g,香附12g,附子6g.用法:上述药物加水浓煎取汁100mL,冷却至38~42℃,加入2%利多卡因3mL混均后保留灌肠。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经期停用。

1.2.3微波理疗

在保留灌肠后即行微波理疗。我科采用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KD-VII型微波治疗仪。探头置于盆腔上方2~4cm,功率调节至35~40W,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为宜。灌肠后立即实施,每次30min.

1.3疗效标准与结果

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为治愈;症状显著改善,附件包块缩小2/3以上为显效(B超提示);症状减轻,阳性体征存在,但无局部压痛为有效;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或症状反复发作无效。本组78例,治愈57例;显效16例;有效5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病程长,且疼痛反复发作,故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护士应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原理、效果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告知治疗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须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采用改良式保留灌肠方法

由于灌肠后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因此,我科采用了改良的保留灌肠方法。具体如下:以一次性输液器代替肛管,使用前将输液器上头皮针钢针及输液器末端过滤器部分剪去,将输液器及头皮针软管重新连接后插入备好的中药瓶内排气待用,灌肠前嘱患者排空二便后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cm,用石腊油润滑头皮针软管部分,对准肛门缓缓插入25~30cm,如遇阻力,小幅度旋转后插入,调节中药滴速在100gtt/min左右,整瓶药液灌注时间约15min.嘱病人全身放松。操作者可利用这段时间询问病情,进行心理护理。药液滴完后嘱病人平卧休息1~1.5h.本组病人使用该方法后保留时间最短为2h,最长达24h,明显的延长了保留时间。

2.3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

2.3.1注意灌肠液温度

灌肠液温度在38~42℃为宜。有报道:如灌肠液温度过低(38℃以下),肠道受刺激发生紧张性收缩,可引起或加重腹痛,导致药物不能成功保留。灌肠液温度过高(42℃以上),肠道充血肠液过度渗出,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引起肠蠕动加强,肠鸣音亢进,不利于药物成功保留。

2.3.2注意插管深度临床观察证实,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给慢性盆腔炎病人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适当地增加插管深度至25~30cm,可以明显延长药液保留时间。灌肠时如遇插管受阻,嘱患者深呼吸,稍休息后再缓缓插入,且应动作轻柔,以免损伤直肠黏膜。

2.3.3控制滴速

灌肠途中患者出现腹胀或排便感嘱患者深呼吸,同时减慢药液滴速以减轻不适。

2.3.4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脉速加快,腹痛等症状时应减慢或停止滴注,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微波理疗的护理

使用微波前,向患者讲解微波治疗仪的性能及操作方法,以消除恐惧心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室温的调节及保暖措施。防止病人受凉,同时经常巡视,询问病人感受,随时调整微波功率,以患者感到局部温热为宜。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盆腔组织的病理性增生、肥厚、粘连、积水及炎症,被结缔组织包裹,影响抗生素深入炎区发挥作用,故单纯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在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辅以中药煎剂保留灌肠,使药物迅速被肠黏膜吸收,并渗透到盆腔直达病灶,从而促进炎性病灶的消退及增生病变的软化和吸收。同时采用了微波治疗,微波是一种生物生理效应能,人体局部组织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组织温度上升,通过人体的热调节系统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网状上皮系统吞噬的能力增强,生物免疫能力提高,故消炎作用明显。

总之,全身加局部综合治疗,多法配合,既调整了机体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又促进了局部病变的加速康复,提高了治愈率,减少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