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重点及方法

脑梗死患者发病时期可分为3个阶段,急性发作阶段、住院急救阶段、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脑梗死每个阶段护理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陪护人员掌握脑梗死不同时期的科学护理方法,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急性发作阶段的护理

对轻型患者可让其平卧,头高30°左右,无论采取何种运输工具,应将患者尽可能在1~2h内送至附近的市级医院,避免先到小医院因无相应的检查设备转院而耽误时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症患者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急救车时如患者已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可将头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误吸入肺。

2住院急救阶段的护理

2.1协助护理

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肥胖、糖尿病,发生偏瘫后,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一旦发生可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患者死亡。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2h左右1次。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2.2饮食方面

部分患者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而出现吞咽困难。患者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患者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患者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重症患者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败。有的患者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患者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2.3观察病情变化

脑梗死患者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家属要注意观察患者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患者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同时,对危重患者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2.4早期帮助患者活动瘫痪肢体

发病第2天如果病情平稳即可开始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即帮助患者瘫痪肢体进行伸屈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防止肢体挛缩变形。不活动时应使患者的瘫痪肢体处于抗痉挛体位,即仰卧时患侧上肢放在一枕头上使之稍呈外展、外旋,肘关节微屈曲,腕关节稍背伸,手握一适当大小的圆柱物体,如手纸卷。垫起背部,使之向前向上;下肢外侧臀部垫起使之髋关节内收,骨盆前挺,膝关节下垫一软枕头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应保持90°,以防止足下垂,可让患者足顶在床或墙上或自制夹板。仰卧时头高30°为宜,不可过高。侧位时应尽可能采取瘫痪肢体在上的体位,在胸前及下肢前各放置一枕头,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放在枕上。

2.5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患者情绪激动。

3患者出院后恢复期的家庭护理

3.1科学准确用药,预防脑梗死复发

脑梗死属于高复发不可逆性的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出院后仍需按医生嘱咐规律服药,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并定期到医院复查。常用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如拜阿司匹林;脑保护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片;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双效类现代中药。

3.2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如前所述,脑梗死形成后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单瘫、偏瘫、失语等,药物对这些后遗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通过积极、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有些还可以回到工作岗位。有条件者最好能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系统康复。如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康复医院治疗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购买一些有关方面的书籍和录像带,在家自己进行。康复宜及早进行。病后3~6个月内是康复的最佳时机,半年以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较大,但同样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3.3日常生活训练

患病后许多以前的生活习惯被打破,除了要尽早而正规地训练患肢,还应注意开发健肢的潜能。左侧偏瘫而平时又习惯使用右手(右利)的患者,此时要训练左手做事。衣服要做得宽松柔软,可根据特殊需要缝制特殊样式,如可以在患肢袖子上装拉锁以便去看病时测量血压。穿衣时先穿瘫痪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

3.4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

(1)语言不利:语言障碍的患者情绪多焦躁、痛苦。医护人员要多接触患者,了解患者痛苦,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必须尽早地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并配合针刺哑门、通里、廉泉等穴,这利于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和恢复。(2)肢体功能障碍: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指导和辅助其进行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min.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嘱患者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