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胃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胃切除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高于正常状态,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术后予肠内营养支持不仅提供人体所需营养,还能有效维护肠黏膜完整,降低肠源性感染发生率。胃癌术后,患者都需要禁食1周左右,以往主要采用静脉高营养的方法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但是费用高、并发症较多,而肠内营养则是通过预先放置在小肠内的导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向小肠远端滴入特制的肠内营养液,逐步加量,直到病人完全正常进食。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不仅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促使胃肠道激素的分泌,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这对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营养状况的测定

胃癌本身影响营养的摄取和消化,加之外科手术创伤、放疗、化疗等治疗,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80%.术后及时进行营养状况测定尤为重要。

1.1人体测量指标

人体测量是应用最广泛的无创营养评估方法,可以了解机体的脂肪和肌肉的储备情况,包括体重、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测定。胃癌术后患者都有体重减轻、消瘦等症状。

1.2实验室指标

(1)血清蛋白: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营养评价指标之一。胃癌术后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低蛋白血症,主要为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应激状态,临床表现为明显的生化指标异常;(2)氮平衡:是评价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最可靠和最常用的指标,氮平衡=24h摄入氮量-24h总氮排出量。胃癌患者手术的创伤和应激以及手术后短期内饮食摄入受限,可使胃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出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3)总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价细胞免疫功能的简易方法,测定简便,快速。胃癌术后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2置管方法

术前将营养管末端插入胃管侧孔,按常规将胃管、营养管一同经鼻腔插入胃内。术中将糖球缝于营养管末端推入空肠,并分别将营养管及胃管妥善固定好,以防脱落。营养管一般留置1~2周,经口进食无不适后,拔除营养管。

3护理

3.1心理护理

由于管饲时间长,且多为24h持续进行,绝大多数患者对术中放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有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拒绝应用。针对患者的这种心态,我们安慰、关心、鼓励患者,术前、术后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留置肠内营养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配合要点,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生理和心理反应,给予心理支持,让患者在心理上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防止因不适而自行拔出导管。输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以及大便次数、量和性质,如出现不适时应耐心向病人解释,给其安慰并积极予以处理。

3.2鼻饲管的护理

选用质地较软、刺激性小、耐腐蚀、柔韧度好的细管易于插入。置入鼻饲管后,由于患者活动、胃肠蠕动、长期喂养及固定不牢等原因,鼻饲管位置可能发生改变甚至脱出,故应妥善固定并注意检测。喂饲开始前,必须确定鼻饲管位置。胃内鼻饲管可通过吸出胃内容物而证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置管可通过X线透视、拍片而确定。注意将鼻肠管和胃管分开固定,每隔24h换一个方向固定,防止压迫鼻腔。滴注过程中,每6~8h用20mL温生理盐水冲洗管道1次。尤其夜间应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堵管应立即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保持管道畅通。冲管时用力应由小到大,不可突然过大,否则可冲破导管。

3.3肠内营养输注时机

术后第2天开始输注生理盐水250mL、10%葡萄糖250mL,患者无不适反应,次日开始输注肠内营养液瑞能、瑞素等,或富含优质蛋白、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的食物,如:鸡汤、牛奶、新鲜果汁、菜汁等。输注营养液的同时,继续行胃肠减压,等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肠减压管。

3.4营养液输注管理

营养液的输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输注量由少到多。开始时速率一般为25~50mL/h.以后每12~24h增加25mL,最大速率为125mL/h,在5~7d内逐渐达到全量。有条件者均建议使用输入泵,无条件者可用重力滴注。能全力使用前应摇匀,温度应保持在38℃左右。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低的室温下放置,放置时间小于6~8h,若营养液含有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更短。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严防烫伤。同时要按静脉输液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管每24h更换1次。为了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h或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第1天输液时,患者若无反应,第2天速度可加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加量。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3.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定时观察鼻腔黏膜的完整性,每天清洁鼻腔、口腔,并滴石蜡油润滑鼻腔。腹胀、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可能与营养液浓度和输液速度有关。肠内营养时应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了解腹胀、腹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注意观察呕吐物及胃管抽吸出胃液的内容、颜色,判断有无返流。准确记录排气、排便的时间及大便的颜色、性质和量,腹泻时应进行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如腹泻的原因一直未查清,应暂停EN,改用PN.

4讨论

外科手术创伤可导致病人营养失调,所以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共识。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胃肠术后病人应禁食,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但研究表明腹部手术后数小时就有肠蠕动,术后胃肠道麻痹仅局限于胃和结肠,术后6~12h小肠就有消化、吸收功能。长期的肠外营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和肠黏膜屏障的保护,并易导致感染与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我们对胃癌术后病人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具有重要意义:(1)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激素的释放;(2)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细菌移位的发生;(3)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我们应用鼻空肠管对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营养支持,不仅满足了患者营养需求,因为所用的营养管管径细、质地软,易为患者接受,且避免空肠造瘘所造成的创伤以及护理的复杂性。因为所用的营养管比较细软,容易脱落、移位以及堵塞,因此护理中必须密切观察。同时应注意观察输注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注意检测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况改变。比较而言,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安全、经济,对护理和设备要求低,并发症少。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