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心电图的主要表现是ST段和T波改变。还可以有心肌坏死的表现,主要是QRS波群的变化。通过临床与病理解剖相关性研究获得的资料,已经制定出出现临床综合征时急性或进展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并已经得到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证实。下列心电图标准(无QRS波群干扰因素,例如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和WPW综合征)用于诊断心肌缺血。这些缺血性改变与进展性心肌梗死有关。表3中的心电图标准只是反映了心肌缺血,仅靠它还不足以诊断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最终诊断有赖于发现血液中心脏生化标记物浓度升高(如前所述)。拟诊AMI病人的ST段抬高,可以自发性地回落,也可以在治疗后回落。应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时,应当考虑再灌注治疗对ST段变化的影响。有些ST段抬高后迅速回落的病人,不会发现心肌坏死。而且,如果ST段压低在V1至V3导联最明显,而其他导联无ST段抬高时,应当考虑有可能发生了后壁缺血或梗死,但是这需要得到影像检查的证实。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时,ST段抬高可以伴有束支阻滞,结果使得诊断AMI困难。因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手段未确立AMI的诊断。T波高尖(超急性期T波)可以出现在AMI非常早的时期。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1.ST段抬高的病人:

在两个以上的相邻导联的J点新出现的ST段抬高,Vl、V2或V3导联QRS终点>0.2mV,而其它导联则>0.2mV。

2.无ST段抬高的病人

a.ST段压低

b.仅T波异常

新出现的ST段压低和/或T波异常,应当在两个以上的相邻导联进行观察,并且在数小时后复查。在没有干扰QRS波群的因素(例如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和WPW综合征)或非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即刻,可以根据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QRS波群的变化(表4)诊断心肌梗死。单份心电图符合表4中Q波标准,提示既往心肌梗死。Q波间期>30ms同时伴有ST-T段下移,可能提示梗死,但是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且得到证实。获得连续三份以上的心电图之后,至少应当有两份心电图显示异常改变。需要对Q波深度的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就象诊断后壁心肌梗死的QRS标准一样。束支传导阻滞伴有附加Q波,也在此之列。有束支传导阻滞不会干扰对Q波的判读,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常常使得Q波模糊不清。左束支传导阻滞时新出现的Q波,应考虑为病理性的。并非所有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都表现为心电图异常改变。因此,正常心电图并不能排除心肌梗死诊断。由于新的并且敏感的生化标记物可以发现范围非常小、而心电图没有改变的心肌梗死,因此,有些病人的QRS波群在正常范围时,其测定浓度已达峰值。这样的病人可以认为是微面积梗死,但是也需要得到进一步证实。

诊断确立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V1-V3导联出现Q波,I、II、aVL、aVF、V4、V5和V6导联Q波>30ms。(Q波变化必须出现在两个相邻导联,并且Q波深度>1mm)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