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基础综合《内科学》模拟试题九

常见症状及体征

一、A1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 1 题 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的是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D.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E.白细胞及病原体产生的代谢产物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白细胞致热原属于内源性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注意B为易混淆项。

第 2 题 女性,16岁,因食过多桔子造成血中胡萝卜素增高,患者出现的皮肤黏膜黄染,首先常见于

A.手掌、足底

B.巩膜

C.口腔黏膜

D.躯干

E.耳后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食过多桔子、南瓜等均可造成血中胡萝卜素增高,超过2.5gL时,可使皮肤黄染,黄染首先出现于手掌、足底、前额及鼻部皮肤,一般不出现巩膜和口腔黏膜黄染,血中胆红素不高。

第 3 题 引起出血性疾病较常见的因素是

A.血管外因素

B.凝血因子缺乏

C.血小板因素

D.抗凝血物质活性增加

E.血管因素显示答案 收藏试题 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C

第 4 题 不直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仅需内源性致热源发挥作用的致热源是

A.肿瘤坏死因子

B.嗜酸性粒细胞

C.病原微生物

D.干扰素

E.白介素-1

【正确答案】:C

【解题思路】: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均为内源性致热源,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病原微生物属于外源性致热源,不直接作用体温中枢,而是癜活草核巨噬细胞产生内致热源作用体温中枢引起发热。

第 5 题 国人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A.肺结核

B.肺吸虫

C.肺梗死

D.肺淤血

E.肺癌显示答案 收藏试题 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A

第 6 题 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源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

C.m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源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显示答案 收藏试题 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D

第 7 题 呕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胃底、食管静脉衄张破裂

B.食管癌

C.消化性溃疡

D.钩端螺旋体病

E.急性胃黏膜病变显示答案 收藏试题 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C

第 8 题 腹痛发生的3种基本机制是

A.急性腹痛、慢性腹痛和牵涉痛

B.腹腔内、腹腔外和全身性疾病

C.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

D.内脏性腹痛、反射性腹痛和牵涉痛

E.神经性腹痛、反射性腹痛和牵涉痛显示答案 收藏试题 错题反馈

【正确答案】:C

第 9 题 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物质是

A.白细胞致热源

B.细菌毒素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坏死物质

E.病毒

【正确答案】:A

【解题思路】:白细胞致热原属于内源性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可以通过血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B、C、D、E均为外源性致热源,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

第 10 题 女,7岁,持续发热一周,体温可达39.6~40.2℃,每天最低温度为37.8℃左右,此热型属于

A.波浪热

B.间歇热

C.稽留热

D.弛张热

E.不规则热

【正确答案】:D

【解题思路】:一天内体温波动大于2℃,最低体温高于正常,符合弛张热特点。

第 11 题 一位发热患者,体温在39℃以上,未用任何退热降温措施,24小时内体温波动达2℃以上,最低时体温仍高于正常。这种热型是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