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口腔执业医师《口腔解析生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面神经颧支损伤表现为

A.眼睑闭合不全

B.额纹消失

C.鼻唇沟变浅

D.伸舌偏向患侧

E.下唇歪斜

答案:A

解析:

面神经颧支主要支配颧大肌、颧小肌、提上唇肌和提上唇鼻翼肌。颧支损伤后,眼睑不能闭合。故此题选A.

【相关内容】

面神经颞支损伤可出现同侧额纹消失;面神经颊支损伤可出现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鼓腮无力、上唇运动减弱或偏斜以及食物积存于颊部等症状;下颌缘支损伤可导致患侧口角下垂和流口水;颈支受损引起颈阔肌运动障碍,影响口角的微笑活动。

2、舌骨上肌群不包括

A.颏舌肌

B.颏舌骨肌

C.茎突舌骨肌

D.下颌舌骨肌

E.二腹肌

答案:A

解析:舌骨上肌群

1.二腹肌 位于下颌骨下方,有前、后两腹和中间腱。后腹起自颞骨乳突切迹,向前下外止于中间腱。前腹起自下颌骨二腹肌窝向后下止于中间腱。

2.下颌舌骨肌 起自下颌舌骨线,向后内,在中线处与对侧同名肌相互汇合,构成肌性口底,其最后部纤维止于舌骨体的前面。

3.颏舌骨肌 位于下颌舌骨肌上方中线的两侧,起自颏下棘,向后止丁二舌骨体上部。

4.茎突舌骨肌 位于二腹肌后腹的上方,起自茎突,止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连接处。舌骨上肌群的主要作用:降下颌作用。

3、下列关于唇的解剖层次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最外层为皮肤,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B.皮肤下为浅筋膜,较疏松

C.中间为肌层,主要是口轮匝肌

D.肌层内侧紧贴粘膜

E.粘膜上有粘液腺开口

答案:D

解析:组织病理学上的论述是:唇红部粘膜下层无粘液腺及皮脂腺,故易于裂。唇粘膜上皮为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棘层较厚。固有层含致密的结缔组织,乳头短而不规则。粘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即唇腺。

唇红为上下唇的游离缘,是皮肤和粘膜的移行区

解剖层次上唇的结构由外向内分为五层。

1.皮肤:富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

2.浅筋膜:比较疏松。

3.肌层:主要为口轮匝肌。

4.粘膜下层:有粘液腺和上、下唇动脉。

5.粘膜:有粘液腺开口。

4、属于替牙期间的暂时性错颌是

A.额外牙导致上颌左右中切牙萌出早期出现间隙

B.上下恒切牙萌出早期,可出现前牙反颌

C.上颌侧切牙初萌时,牙冠向近中倾斜

D.上下颌第一恒磨牙建颌初期,为完全远中关系

E.恒切牙萌出初期,出现轻度拥挤

答案:E

解析:替牙期间的颌特点是:磨牙关系偏远中。在建颌初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为远中颌,到第二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磨牙逐渐向近中移动,成为中性颌(上下颌第一磨牙正常颌关系)。

【相关知识】

替牙期间的颌特点

约在6岁时,第一恒磨牙萌出,即为替牙期的开始。约至l2岁时,乳牙全部为恒牙所替换,即为替牙期的结束。故从6~12岁,皆属替牙期.替牙期间的特点常表现为暂时性错颌,此类错在的发育过程中常可自行调整为正常。

1.中切牙间间隙:左、右中切牙之间往往有一间隙,待切牙继续萌出,间隙逐渐消失,切牙位置转为正常。

2.侧切牙歪斜:左、右上颌尖牙在颌骨内发育时,每因颌弓增长不足,致使尖牙胚挤压侧切牙根,使侧切牙根向近中倾斜,而牙冠则向侧方歪斜。待尖牙萌出以后,侧切牙根部才不再受挤压,同时牙槽骨又有所增长,侧切牙的牙体长轴可以恢复正常。

3.前牙拥挤:恒切牙初萌时,可能显示拥挤状态,随着颌骨的长大,恒牙列逐渐排齐,牙弓规则。若在颌骨发育完全之后,牙列仍是拥挤的,即属异常。

4.磨牙关系偏远中:在建颌初期,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关系为远中颌,到第二乳磨牙脱落后,下颌第一磨牙逐渐向近中移动,成为中性颌(上下颌第一磨牙正常颌关系)。

5.暂时性深覆颌:前牙也可有暂时性深覆颌现象,随着恒牙的继续萌出,以及颌骨的生长,前牙的深覆颌可逐渐成为正常覆。

5、关于上颌骨支柱及支架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均下起上颌骨的牙槽突,上达颅底

B.在承受咀嚼压力明显的部位,骨质较厚,利于将咀嚼压力传导到颅底

C.尖牙支柱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额骨

D.颧突支柱主要承受前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E.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答案:D

解析:颧突支柱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该支柱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支为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向外后经颧弓而达颅底。因此D选项的论述有误。

6、该患者没有坚持彻底的牙周治疗,1年后,因牙龈自发出血、疼痛、腐败性口臭3天就诊,对此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畸形牙周脓肿

B.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C.顽固性牙周炎

D.牙周炎复发

E.疱疹性龈口炎

答案:B

解析:此患者已经进行过牙周治疗,牙周炎的诊断是明确的。在本小题中,患者出现的新的症状。腐败性口臭是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所特有的。做题时候,需要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

7、以下哪支动脉不是颈外动脉的分支

A.甲状腺上动脉

B.舌动脉

C.面动脉

D.上颌动脉

E.眼动脉

答案:E

解析:眼球及眼副器的血液供应,除眼睑浅层组织和泪囊的一部分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面动脉外,几乎完全是由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供应。

8、监测氟摄入量的主要途径是

A.发氟水平

B.指(趾)甲氟水平

C.尿氟水平

D.唾液氟水平

E.汗氟水平

答案:C

解析:长期摄入一定量的氟,尿氟排泄量及骨中的浓度可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此时,尿氟的日排量基本可以反映氟的总摄人情况。尿氟水平被广泛认为是监测氟摄入量的最佳指数之一,当饮水氟浓度很低或为零时,尿氟为0.2~0.5mg/L,饮水氟为1mg/L时,尿氟常为0.5~1.5mg/L

机体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排出部分氟,粪便排出12.6%~l9.5%的氟,汗腺排出的氟约占7%~10%。还有微量的氟可由泪液、头发、指甲排出。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