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起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因素如下,除外
A.幼儿时服用大剂量四环素
B.出生后1~3岁生活在高氟区
C.幼儿时期严重营养不良
D.母亲产前曾患毒血症
E.母体内氟摄入量过高
答案:E
解析:
A.幼儿时服用大剂量四环素:四环素对牙的影响主要是着色,有时也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B.出生后1~3岁生活在高氟区:可引起氟斑牙,严重的可形成窝状釉质发育不全
C.幼儿时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釉质发育不全
D.母亲产前曾患毒血症:可引起釉质发育不全
E.母体内氟摄人量过高:胎盘对氟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摄入量过多,超过胎盘筛除功能的限度时,也能不规则地表现在乳牙上。
母体内摄入过量的氟,主要影响乳牙,因此E选项论述有误。
【相关知识】
釉质发育不全的病因
1.严重营养障碍:维生素A、C、D以及钙、磷的缺乏,均可影响造釉细胞分泌釉质基质和矿化。维生素A缺乏时,对上皮组织的影响很明显。釉质为上皮组织的成釉细胞所形成,维生素C缺乏时,成釉细胞不能分化成高柱状细胞而蜕变成扁平细胞,使釉质发育不全。对天竺鼠的实验证明:维生素C缺乏首先是成牙本质细胞变性,不能形成正常的牙本质,而是不规则的、没有整齐牙本质小管的钙化组织;严重时牙本质发育停止。维生素D严重缺乏时,钙盐性骨和牙齿组织中的沉积迟缓,甚至停止;一旦形成釉质基质。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矿化,基质不能保持它的形状而塌陷。这些都是日后釉质表面上形成凹陷和矿化不良的原因。
2.内分泌失调:甲状旁腺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甲状旁腺功能降低时,血清中钙的含量降低,血磷正常或偏高。临床上出现手足抽搐症,其牙也可能出现发育缺陷,肉眼能见到牙面横沟或在镜下才能见到加重的发育间歇线。
3.婴儿和母体的疾病:小儿的一些疾病,如水痘、猩红热等均可使造釉细胞发育发生障碍。严重的消化不良,也可成为釉质发育不全的原因。孕妇患风疹、毒血症等也可能使胎儿在此期间形成的釉质发育不全。发病急,病程短的疾病,仅使釉质形成一条窄的横沟缺陷,如果正值牙发育的间隙期,则不致引起釉质发育不全。
4.局部因素:常见于乳牙根尖周严重感染,导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这种情况往往见于个别牙,以前磨牙居多,又称特纳(Turner)牙。
2、男性,25岁,口腔内上下前牙龈乳头消失并凹陷,呈反波浪形,牙龈间乳头颊舌侧分离,可从牙面翻开,下方有牙石、牙垢,无龈坏死。可能的原因是
A.疱疹性龈口炎
B.中性粒细胞缺乏引起龈坏死
C.慢性龈缘炎
D.慢性坏死性龈炎
E.龈乳头炎
答案:D
解析:此病例的表现是慢性坏死性龈炎的典型表现:龈乳头消失、凹陷,反波浪形,龈乳头颊舌侧分离,可从牙面翻开,而无龈坏死。慢性龈缘炎及龈乳头炎不会出现龈乳头消失及反波浪形龈外形。考生会因对慢性坏死性龈炎的特点掌握不牢而失分。
3、淋巴瘤有:
A.巨细胞
B.R-S细胞
C.泡沫细胞
D.釉质
E.粘液细胞
答案:B
解析:典型的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μ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稍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呈双叶或多叶状,以致细胞看起来像双核或多核细胞。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非常大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核仁,周围有空晕。
该细胞一般见于淋巴瘤患者骨髓象涂片,又叫里-斯细胞在霍奇金病骨髓象中,如能找到里-斯氏细胞,对诊断有帮助。里-斯氏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诊断性里-斯氏细胞,另一类是里-斯氏细胞的变种,后者又可分为三型:①腔隙型里-斯氏细胞,常在结节硬化型中出现;②多倍性里-斯氏细胞,常见于淋巴细胞耗竭型;③多形性里-斯氏细胞,也多见于淋巴细胞耗竭型。
4、涎腺腺样囊性癌最具侵袭性的成分是:
A.筛孔状结构
B.小导管结构
C.小条索结构
D.实性型结构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此为识记内容。其他选项是它的三类结构。
腺样囊性癌不论何种组织类型,生物学上均为侵袭性生长,并在原发瘤切除后阿发生转移。神经周和血管周扩散,核分裂活性和多形性表现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存活期方面的统计资料表明,筛状型和管状型患者的较实性型者为好。实性型患者预后最差,其表现是早期复发,早期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手术边缘是否安全和肿瘤的大小,肿瘤在2cm及其以下者预后较好。
5、上颌尖牙来源于哪个突起:
A.上颔突
B.下颔突
C.球状突
D.中鼻突
E.侧鼻突
答案:A
解析:上颌突形成大部分上颌软组织、上颌骨、上颌尖牙和磨牙。
中鼻突形成鼻梁、鼻尖、鼻中隔、附有上颌切牙的上颌骨(前颌骨)及邻近的软组织。
6、下列哪项不是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学类型:
A.滤泡型
B.丛状型
C.棘皮瘤型
D.颗粒细胞型
E.嗜酸细胞型
答案:E
解析:成釉细胞瘤的组织学类型
1滤泡型 (follicular pattern):肿瘤上皮形成或多或少的孤立性上皮岛。上皮岛中心部由多边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之间彼此疏松连接,类似于成釉器的星网状层。上皮岛的周边部围绕一层立方状或柱状细胞,类似于内釉上皮或前成釉细胞 (preameloblast),细胞核呈栅栏状排列并远离基底膜,即极性倒置 (reversed Polarity)。星网状区常发生囊性变,形成小囊腔,囊腔增大时周边部细胞可被压成扁平状。滤泡之间的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
2.丛状型 (plexiform pattern):肿瘤上皮增殖成网状联结,其周边都是一层立方或柱状细胞,被周边细胞包围的中心部细胞类似于星网状层细胞,但其含量较滤泡型者少。囊腔形成是间质区变性所致,而不是上皮内囊性变。
3.棘皮瘤型。
4.颗粒细胞型。
5.基底细胞型。
6.角化成釉细胞型。
7、鼻腭管囊肿的病理特征是:
A.纤维囊壁中含有较多淋巴滤泡
B.纤维囊壁中含有较多的上皮团块
C.纤维囊壁中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
D.纤维囊壁中含有较大的淋巴管
E.纤维囊壁中含有较多的皮脂腺
答案:C
解析:鼻腭管囊肿可内衬复层扁平上皮、含黏液细胞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这些上皮类型可单独或联合存在。邻近口腔部的囊肿常内衬复层扁平上皮,而近鼻腔部者常为呼吸性上皮。结缔组织囊壁内可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为通过切牙管的鼻腭神经和血管结构,囊壁内有时可见小灶性黏液腺和散在的慢性炎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