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来自于牙源性感染,常继发急性根尖周脓肿和根尖周肉芽肿或根尖周囊肿等慢性根尖病变,少数情况亦可由外伤后感染和血行感染引起。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局部和全身症状明显,可并发败血症、颅内感染等。患部剧烈疼痛,可出现多个牙松动。发生于上颌者,可并发上颌窦炎。发生于下颌者,炎症较弥散、广泛,可出现下唇麻木,若炎症侵犯咀嚼肌时,可引起张口受限。
病理表现为骨髓组织高度充血和炎症性水肿,并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且随炎症的进展,组织溶解坏死,骨髓腔以化脓性渗出物和坏死物质充满,形成脓肿;病变区骨小梁的成骨活性降低,破骨活性增高;残存于脓肿内或坏死组织内的海绵状骨小梁,由于失去血供而导致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完全消失,形成死骨(sequestrum),其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
骨髓炎诊断:
(1)症状:①全身症状:前驱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弛张性高热,达39℃~41℃,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或贫血、脱水和酸中毒。②局部症状: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著。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2)X线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3)实验室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血化验中白细胞及中性多核白细胞均增高,一般有贫血。
骨髓炎治疗方法:
(1)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可采取2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抗生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大多可逐渐控制毒血症,少数可不用手术治疗。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早期经药物治疗,症状消退,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治疗。但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h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手术除切开软组织脓肿外,还需要在患骨处钻洞开窗,去除部分骨质,暴露髓腔感染部分,以求充分减压引流。早期可行闭式滴注引流,伤口愈合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