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力形;是指在完成修复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裂。增加患牙抗力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A、避免牙体预备后形成薄壁弱尖。修复体应尽可能覆盖保护薄弱部位,防止 力作用在牙体薄弱部位以及与修复体的界面上。
B、牙体预备时去除易折断的薄壁,降低高尖陡坡,修整尖锐的边缘嵴及轴面角。鸠尾峡不能超过两牙尖间距的1/2,根管内径不能超过根径的1/2.
C、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如采用钉、桩加固后充填,或作成桩核结构。
2、固位形:是指修复体在行使功能时能抵御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要获得这种固位力,常根据患者牙体缺损情况和口颌系统情况,在患牙上制备成一定的面、洞、沟等几何形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这种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