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4期

【内科学】男性,34岁,诊断急粒白血病M3,化疗时突发DIC,并迅速发展到消耗性低凝期,下列检查结果,哪项是不符合的

A.血小板数明显减少

B.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C.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

D.血小板因子4水平增高

E.抗凝血酶Ⅲ水平减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题中述患者发展到消耗性低凝期,此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ACE正确),纤维溶解处于亢进状态,APTT应是延长,故选项B错误。血小板因发挥凝血作用,其分泌的血小板第4因子增加(血小板第4因子有抑制肝素的作用)。D正确。

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内科学】慢性肝病患者,普查发现甲胎蛋白3次阳性,肝功能正常,肝区触诊无异常,诊断为早期肝癌。下列哪项检查对定位最有帮助

A.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B.放射性核素扫描

C.超声波断层扫描

D.X线断层扫描

E.以上都不是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A.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肝癌的最佳方法,因是有创性检查,故适用于CT和B超无阳性发现的患者。

B.放射性核素扫描:在鉴别诊断方面优于CT.

C.超声波断层扫描:一般可查出>2cm的肿瘤。

D.X线断层扫描:是补充超声,估计病变范围的首选非侵入性诊断技术。一般可查出>2cm的肿瘤,结合造影剂可查出>1cm的肿瘤。

E.以上都不是

【内科学】急性肾衰竭、高钾血症出现心律失常应

A.限制入水量

B.补充适量液体

C.平衡盐溶液静滴

D.5%碳酸氢钠溶液静滴

E.10%葡萄糖酸钙缓慢静推

问题:那么一定要选Ca吗?一般情况下同学都只会选Na而不会去选Ca,在说书中也只是说静注碳酸氢钠,而没说是钙剂呀?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题干中有肾功能不全。教材中有这样一些描述:(高钾血症时,)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输液过多者,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0ml、11.2%乳酸钠溶液50ml、25%葡萄糖400ml,加入胰岛素20U,作24小时缓慢静脉滴入。

另一点是关键的,题中提到有高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此时应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能缓解K离子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此题依此选E)

【内科学】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为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为

A.加强保肝治疗

B.应用左旋多巴

C.弱酸溶液洗肠

D.复方氨基酸静点

E.纠正酸碱平衡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胃肠道是氨是进入血循环的主要门户。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细菌分解积存在肠道的血液,产生大量的氨。在肠道中当PH<6时,氨以氨盐的形式存在,此时是无毒的,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但当PH>6时,则以氨形式存在,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诱发肝性脑病。故此时应用弱酸溶液洗肠,一方面清除积血,另一方面使肠道PH<6,减少氨的吸收。故本题选C.

【内科学】患者诊断为甲亢,哪项检查对患者最有意义

A.TT3,TT4TSH测定

B.FT3,FT4sTSH测定

C.甲状腺吸碘率测定

D.TSH受体抗体测定

E.TGAb,TPOAb测定

为什么不选A?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FT3,FT4是循环中甲状腺激素的活性部分,不受血中TBG变化的影响,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超过总T3(TT3)、总T4(TT4)。正常值各实验室有差异。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是判定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筛选指标。99.95%以上的T4与血清蛋白结合,主要是TBG,TBG受妊娠、雌激素、病毒性肝炎等因素影响而升高,受雄激素、低蛋白血症(严重肝病、肾病综合征)、泼尼松等影响而下降。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99.5%与血清蛋白结合,也受TBG影响,其浓度变化常与TT4的改变平行,但在甲亢早期,复发初期上升很快,测TT3为诊断本病较为敏感的指标;对本病初起、治疗中疗效观察与治后复发先兆,更视为敏感,特别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指标。

A.微小病变肾病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D.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答案及解析:BE

病理类型 病理特点 临床病理联系
光镜 免疫荧光 电镜
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弥漫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 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弥漫颗粒状IgG、C3沉积 上皮细胞下“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 急性肾小球肾炎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Ⅰ型(抗肾小球基底膜型) 肾小球内广泛新月体形成(光镜下50%以上的肾小球囊腔内有新月体形成,占据肾小球囊腔的50%以上) IgG和C3沿基底膜呈线样沉积 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IgG和C3在系膜区或沿毛细血管壁呈颗粒状沉积 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 无或仅有微量免疫复合物沉积 无电子致密物沉积
微小病变肾病 肾小球无明显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阴性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肾病综合征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和系膜外基质弥漫增生 IgA肾病(单纯IgA或以IgA沉积为主)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 蛋白尿、血尿、肾病综合征
非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G、IgM,C3沉积)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性节段性玻璃样变和硬化 IgM、C3局灶性团块状沉积 系膜基质增多,局灶性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膜性肾病 GBM弥漫性增厚 IgG、C3沿GBM颗粒样沉积 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上皮细胞广泛足突融合 肾病综合征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又称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肾小球基底膜呈分层状增厚),<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 IgG、C3颗粒状沉积 系膜区和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血尿
IgA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外基质增多 系膜区IgA和C3沉积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团块状沉积 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 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慢性肾衰竭

2.男,30岁。反复排黏液血便3年,加重2个月。抗生素治疗无效。肠镜示直肠至结肠脾曲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较多糜烂及表浅小溃疡。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克罗恩病

C.细菌性痢疾

D.阿米巴痢疾

E.肠结核

答案及解析:A

  肠结核 UC CD
好发部位 回盲部 直肠、乙状结肠 回肠末段与邻近右侧结肠
腹痛 多位于右下腹 多位于左下腹 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
腹泻 腹泻与便秘交替,多为糊样便,一般无肉眼血便 粘液脓血便 粪便多为糊状,一般无肉眼脓血
腹部肿块 常位于右下腹 一般无 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
并发症 肠梗阻 中毒性巨结肠 瘘管,肛门周围病变
结肠镜 回盲部肠粘膜充血、水肿,环形溃疡形成,炎性息肉,肠腔变窄 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见纵行溃疡,溃疡周围粘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
病理 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 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