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内部结构

心脏分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房与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但左右心房间、左右心室间正常互不相通,分别有房中隔、室中隔相隔。中隔将心分为左、右二半,临床习惯称左心、右心。左心内容动脉血,右心内容静脉血。室中隔(室间隔)下部广大的区域较厚,由心肌构成,称室中隔肌部,上部临近主动脉口的较小的卵圆形区域较薄,无肌质,称室中隔膜部。

一、右心房

右心房壁薄腔大,其前部呈锥形的突出,遮于升主动脉根部右侧,称右心耳。右房内腔可分为前、后二部,前部为固有心房,后部为静脉窦。固有心房外侧壁内面有由肌束形成的平行隆起,称梳状肌,但在心耳处则肌束交织成网状。由于肌束使心耳内壁凹凸不平,当心脏功能障碍,血液在此流动缓慢淤积时,易形成血栓。

二、右心室

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是心脏居于最前的部分,前邻胸骨体下部。右心室壁薄,室腔横切面呈新月形,整体呈三角锥形,底即右房室口,尖向左下方。右心室借右房室口与右心房相
通,借肺动脉口通向肺动脉。右心室腔以室上嵴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流入道的入口即右房室口,较大,约指尖大,有三个近似三角形的帆状瓣膜,称三尖瓣。包括前尖瓣、隔
侧尖瓣和后尖瓣。尖瓣的底附着于房室口处纤维环。三尖瓣隔侧瓣附着线横过室中隔膜部,将其分为后上、前下两部。后上部分隔右心房与左心室,也称为房室中隔。前下部分隔左右心室,即室中隔膜部的室间部。流出道是右心室的左上部,称肺动脉圆锥或漏斗部,流出道向上延续即为肺动脉。肺动脉口处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肺动脉瓣,在正常成人,两个瓣在前(左前、右前),一个瓣在后。每个瓣膜游离缘的中部有一增厚的小结,称半月瓣结。肺动脉口狭窄的一种漏斗部狭窄即发生在流出道。

三、左心房

左心房是心脏最后面的部分,位置较其他心脏高,并靠近中线。由于左心房位于其他心脏和主动脉、肺动脉的后方,左心房向前的小的锥形突出是左心耳,位于肺动脉左侧。左心房壁光滑,心耳壁有梳状肌。左心房后面两侧各有两个肺静脉开口,在肺内经过气体交换富含氧气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肺静脉口无瓣膜,但左心房壁的肌肉伸展肺静脉根部1~2cm,像袖套一样,起
部分括约肌一样的作用,能帮助减少心房收缩时血液返流。

四、左心室

左心室位于右心室的左后方,左心房的左前下方。室壁厚,约为右心室的2~3倍,左心室腔呈圆锥形,尖即心尖,底有二口,左房室口居左后,位置稍低,主动脉口居右前,较左房室口稍高。左
房室较右房室口小,约2~3指尖大。口处有二个帆状瓣膜,称二尖瓣。二尖瓣形成一个对向左前下方的漏斗形口,引导左心房的血液流至左心室。瓣膜附着于房室口的纤维环,游离缘对向心室腔。前瓣(前内侧尖瓣)位于左室房室口与主动脉口之间,呈半圆形或三角形,与主动脉壁直接延续。后瓣(后外侧瓣)附着线占纤维环的2/3,但其宽度较小,故两瓣的表面面积仍相等。左心室乳头肌有二个,前外侧乳头肌位于左心室前壁和外侧壁交界处,后内侧乳头肌位于后壁。乳头肌起于室壁中、下1/3交界处,两个乳头肌的尖端分别对向前外侧和后内侧连合,故乳头肌也是瓣膜连合的定位标志。每个乳头肌尖端发起的腱索均连于两个瓣膜。主动脉口在左心室的右上角,口处有三个半月形的瓣膜,称主动脉瓣。瓣膜相对的动脉壁向外膨出,瓣膜与动脉壁之间的内腔称主动脉窦。成年人主动脉瓣一个在前,二个在后。在主动脉前窦和左后窦处分别有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口。临床习惯将主动脉前窦和左后窦分别称为左、右冠状动脉窦。主动脉右后窦无冠状动脉起始,而称无冠状动脉窦。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