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传导系统

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周围分支等。

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一P细胞、过渡型细胞和蒲肯野(Purkinje )细胞构成。传导系统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导激动,即产生并维持心脏正常的节律,并保证心房、心室收缩、舒张的固有的协调。构成传导系的细胞的共同特征是:与收缩有关的细胞内结构不发达,如肌原纤维数量少,排列不规则,肌浆网和横管系统不发达;各型细胞胞浆多,线粒体较少,胞浆内含糖原颗粒的量虽有差别,但较普通心肌细胞为多,蒲肯野细胞含糖原颗粒较丰富,可能是它对缺氧的耐受性特别大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传导细胞能适应无氧代谢,即进行无氧糖酵解以产生ATP。在传导系的二个结构,特别是房室结,各型细胞的结接不是闰盘,且联结区亦较少,一般认为在结内激动传导较慢与此有关(,各型细胞间多以桥粒连结,蒲肯野细胞间有闰盘连结)。

一、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所谓窦性心律由此产生。窦房结呈半月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结合处,也即界沟最上端心外膜下(1mm或<1mm)。

二、结间束及房间传导束

把窦房结的激动传至房室结和心房肌的传导束。

(一)前结间束

由窦房结起始后,绕过上腔静脉的前方,分成二个束。一束在房中隔内(在卵圆窝前缘处)斜向后下,至房室结的上缘,这是结间最主要的一束;另一束纤维横行至左房壁肌肉内,称巴赫曼(Bach-ann)束,是房间传导的主要束,此束受损可引起心房内传导阻滞。

(二)中结间束

绕过上腔静脉右侧、后方,然后进入房中隔(在卵圆窝前缘处)下降至房室结。在房中隔上部处,分出少数纤维至左心房。

(三)后结间束

离开窦房结即进入界嵴内下行,至界嵴下端向内侧经下腔静脉瓣内至房室结。后结间束一部分纤维终止于房室结下端或房室束,称詹姆斯(James)旁路束。

三、房室结

房室结呈长椭圆形,位于右心房心内膜下,房中隔底部,三尖瓣隔侧瓣附着处上方,冠状窦口前方,结的深面邻近左房室口的纤维环。前述的三个结间束大部分纤维终止于结的上缘和后缘。由房室结的前缘和下缘发出纤维会聚成房室束。常把房室结与三个结点间束的连接部分、房室结和房室束总称为房室连接(交界)区。

四、房室束及其终末分支

房室束又称希氏(His)束,其作用是把激动传给心室肌。它从房室结的前下部起始,在心内膜下向前下行,穿过右纤维三角,经过室中隔膜部的后下缘,至室中隔肌性部的顶端就分为左、右束支。

(一)右束支
它是一个单一的细长束,在室中隔右室侧心内膜深面下行,经过节制索到前乳头肌的根部,然后分散开来,在心内膜下交织成网,分布于心室壁内(这些末梢分枝即蒲肯野纤维),其末端直接与普通心肌纤维连接。

(二)左束支

呈宽短扁带状由房室束分出,经主动脉前瓣和右后瓣交界处的下方,至室中隔左室侧心内膜下旋即分叉散开,多数交织呈网状,但在左室壁的分布基本分为前枝和后枝,前枝到前乳头肌、左
心室前壁和侧壁,后枝到后乳头肌和左心室后壁。前后枝的纤维有些是经过游离于心室腔的“假腱(false tendo类似右心室的节制索,但无肌纤维)从室中隔到左心室的各壁。左束支分为三支,除上述前、后支外,尚有一个中央中隔支主要分布于室中隔。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