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原性水肿发生机制、特点与伴随病征

心原性水肿(cardiac edema))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右心衰竭。

1.发生机制: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静脉压增高,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使组织液回吸收减少以及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二者共同导致水肿。

2.水肿特点: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下垂部位流体静水压较高)。非卧床病人的水肿首先出现于下肢,尤以踝部较明显,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卧床病人的水肿首先出现于腰骶部。严重病人可发生全身性水肿合并胸腔、腹腔、心包积水,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性质实而移动性小。

3.伴随病征:右心衰的其他表现,包括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出现胸水、腹水等。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