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都可发病,夏秋之交为多,农村患病明显高于城市。发病男:女为2:1。学龄前或学龄期发病率较高,一岁以下儿童少见。
1.前驱症状病前数日或数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其它可有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肝炎病毒等感染史。
2.感觉障碍不如运动障碍明显。病初有主观感觉异常,如四肢疼痛、发麻、奇痒、针刺感、蚁走感和烧灼感。少数患者颜面和躯干也可出现上述症。手足可有“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下肢可有腓肠肌压痛。可有“根痛”样表现。上述症状都在数天内恢复正常。
3.运动障碍
病初双下肢开始乏力,容易摔倒,逐渐不能站立,双足下垂。通常2~3天发展到上肢,出现握持乏力,逐渐到手指屈曲。
瘫痪大多为对称性软瘫,肌力轻者Ⅱ~Ⅲ级,重者O级。但两侧肢体可有Ⅰ~Ⅱ级差别。四肢肌张力明显降低。肢体瘫痪一般远端重于近端。受累部位骨骼肌随着瘫痪时间延长而逐渐明显萎缩,特别是上、下肢肌肉较明显。瘫痪时间越长肌肉萎缩越严重。但随着瘫痪的恢复,肌肉萎缩也逐渐好转。进展期一般2周左右,恢复期数周至数年。
4.颅神经障碍
时常多个颅神经受累,多数为双侧颅神经麻痹,两侧瘫痪的程度可以有些不相等。常累及两侧Ⅶ、Ⅸ、Ⅹ、Ⅺ对颅神经。
临床表现有头后垂,不能抬头。周围性面瘫而面无表情。[www.med67.com]说话声音小,声音嘶哑,构音困难。吞咽障碍,流涎。咳嗽无力或不能呛咳,容易发生肺炎、肺不张或痰液窒息。其它可出现双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
⒌呼吸肌麻痹
瘫痪进展快的病儿常有呼吸肌麻痹。表现为说话或哭声变小,咳嗽无力,呼吸增快,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紫绀。
体格检察见胸廓运动减弱,呼吸音降低。若单纯肋间肌麻痹时,由于腹式呼吸代偿性增强,吸气时胸廓下陷,上腹隆起,呈胸式矛盾呼吸。单纯隔肌麻痹时,胸式呼吸增强,吸气时上腹下陷,呈腹式矛盾呼吸。
X线透视可见隔肌运动降低,一般降低一个肋间。临床上不容易见到单纯肋间肌或单纯隔肌麻痹。此类病儿常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
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可以受到损害。不同病人表现不一样。常见窦速、偶尔可见早搏,引起的原因尚有不同意见。多汗或少汗不同的病例表现程度不尽相同。肢体发凉、颜面潮红、一过性尿潴留、便秘或轻度腹泻亦常见。
血压常常不稳定,可忽然血压升高或降低,有时交替出现。极少数血压升高者可发生高血压脑病,出现惊厥、昏迷。(与儿茶酚胺增多、敏感性增强或血浆肾素升高有关。)
⒎其它
多数病儿下肢先开始麻痹,膝腱发射最早减弱或消失,继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少数病人提睾反射不同程度受影响。脊髓神经根受刺激可出现颈部疼痛或轻度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