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治疗

本病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多属于可逆性和自限病程。严重者常在一周内迅速发生呼吸肌或球麻痹,严重危及生命。但是,采用包括机械通气在内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都可康复。

1.一般治疗

⑴.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无力,痰液阻塞是本病突出的问题,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和加重呼吸困难。应加强超声雾化,吸痰等。

⑵.防止褥疮应经常翻身,给予冲气垫圈。

⑶.疼痛的处理疼痛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神经根炎、肌肉疼痛或感觉过敏有关。有时有奇痒感,严重影响睡眠和康复。可轻轻抚摩皮肤,分散患儿注意力,也可使用镇静药。短时间应用激素有时也有效。

⑷.精神治疗重症患者特别是机械通气病儿,由于不能说话,不能用手势交流,只能用一些非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有的患者只能用轻微摇头或眨眼表达。医务人员只能用语言对白与患者非语言形式交流。年长儿有时因四肢瘫痪,语言障碍呼吸困难而感到沮丧,甚至拒绝配合治疗。应安慰病儿,鼓励其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抗生素治疗常并发呼吸道感染如肺炎,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应注意选择对绿脓杆菌等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临床上常根据气管深部的痰培养结果来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3.激素治疗理论上来说,使用皮质激素也许是合理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是否使用激素还存在争议。对于慢性GBS,一般主张使用激素,而急性GBS则要根据临床利弊来考虑是否应用。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滴或地塞米松0.2~0.4mg/(kg.d)。5~10天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4周[www.med67.com]。若激素治疗一月仍无效,应减量停药。近年来也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剂量10~20mg/(kg.d),3~5天后剂量减半,约一月后减至0.2~0.3mg/(kg.d)或者约一月后改口服强的松,总疗程约6~7周。 
 
4.免疫球蛋白治疗近年来试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疗效有待证明。一般采用方法为0.4克/(kg.d)静脉滴入,疗程5~7天早期使用效果较好。可能与大量抗体竞争性阻止抗原与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有关。副作用有发热、面红、肾功能衰竭等。

5.血浆置换疗法近年来开展的新方法初步认为对GBS有效,可以缩短病程,但不改变其死亡率。此法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同时应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可能效果更好。

指诊:⑴急性进行性加重的GBS;⑵对激素反应不佳或自发性缓解不满意者。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颅内高压或出血性疾病者,不宜进行血浆置换。

6.呼吸肌麻痹的治疗明显有呼吸肌麻痹的患儿,或发病1~2天就累及呼吸肌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人工机械通气。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气管插管较好,有利于口腔护理,不容易滑管和脱管,拔管后喉梗阻现象也较轻。

⑴.机械通气的指征①呼吸肌麻痹。胸廓运动差,发生矛盾呼吸现象。患儿大汗、呼吸困难明显;

②吞咽、咳嗽功能障碍。导致严重肺部感染或肺不张者;

③常规给氧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仍低于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大于6.7kpa(50mmHg);

④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伴有意识障碍及循环障碍者。


⑵.常用呼吸机参数调节

①潮气量7~15ml/kg,年龄越大的患儿潮气量宜偏小;

②氧浓度(FiO₂)小于0.50;

③呼吸机通气频率根据各年龄组正常频率调整;

④吸/呼常用1:1.5~2;⑤呼气末正压(PEEP)开始时用0.2~0.3kpa(2~3cmHo₂)。此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到合适的参数。

长期机械通气的患儿,都可以存在呼吸机依赖现象[www.med67.com]。当病情缓解后,撤离呼吸机应缓慢进行,每日减少2~3次通气频率为宜,直到采用间隙指令通气(IMV)或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或换为持续呼吸末正压(CPAP)。

⑶.停用呼吸机指征

①患儿呼吸肌麻痹有所恢复,自主呼吸运动增强,矛盾呼吸消失;

②吞咽反射恢复,咳嗽有力;

③IMV或SIMV频率2~4次/min,新生儿频率4~6次/min或者CPAP通气24小时以上;

④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正常;⑤其它器官功能正常。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