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与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目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腰腿痛疾病了,在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前就有可能出现腰椎间盘退变引起的症状发生;这些症状可以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或反复发作,或突然发作,由于这些症状没有一定的特异性,从而导致其他疾病也有这种相似的症状。

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两部份构成的;外部为纤维环,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冲的作用。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原因是由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结果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发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原因,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则有外伤,劳损或过劳,受寒受湿等。

一、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量较弱,日常生活中椎间盘受到各方面的挤压,牵拉和扭转作用,易使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逐渐老化,导致纤维环易于破裂,而致椎间盘突出。

二、长期震动

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时,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过大,可导致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同时震动亦影响椎间盘营养,对微血管的影响均可加速椎间盘突出。

三、过度负荷

当腰部负荷过重,长期从事弯腰工作,如:煤矿工人或建筑工人,需长期弯腰取重物,腰椎间盘负重超过100千帕/平方厘米以上时,即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四、外伤

由于腰椎排列呈生理前凸,椎间盘前厚后薄,当患者在腰部损伤、跌伤、闪腰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而致椎间盘向后突出。

五、腰穿早在1935年就有发现腰穿后椎间隙变窄及椎间盘突出的报道。

六、其它1、年龄: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20-40岁占64.46%,40岁以上的占34.92%,平均年龄为40.8岁。

1、身高:超过正常平均高度的男女。

2、遗传:这也是病因学的考虑方面。

3、妊娠:妊娠期间整个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后纵韧带在松弛退变的基础上易患椎间盘膨出,多次妊娠发病率增高。

4、吸烟:吸烟对血流的改变多有报道。

5、糖尿病:常致动脉硬化加剧,易引起血循环障碍。

七、比较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社会因素:

①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②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③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④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⑤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1、内在因素: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直接内在因素;腰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间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变。

2、外在因素:突然的负重;腰部外伤;腹压增高;外受寒湿;妊娠产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1.腰痛症状:

90%以上的患者均有这种表现。其疼痛范围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以持久性的钝痛最为常见。平卧位时疼痛可减轻,站立位及坐位时,这种疼痛可以加重。

2.下肢放射痛症状:

可以沿着下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前或后外侧至足跟。疼痛性质以放射性刺痛为主。下肢放射痛可以先于腰痛发生,亦可能在腰痛症状出现后出现,这两种情况因人而异。

3.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症状:

由于神经根的损害,导致了其支配的体感区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常见表现有:皮肤麻木、发凉、皮温下降等等,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甚至肌肉瘫痪。

马尾神经症状症状:这类症状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尿无力,排便失禁等。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