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
应以具有一定的硬度、弹性和韧性,临床上有金质、银质和不锈钢三种。金质、银质的针,弹性较差,价格昂贵,故较少应用。临床应用一般以不锈钢为多。选针具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浅深和所取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要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一、角度
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穴所在的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起来而确定的。一般分为以下3种角度:
l_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剌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3.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
二、深度
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人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要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部位而决定。
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剌;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
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
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