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口内缝合术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和进针方法

缝合是将已经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进行对合或重建的基本手术操作之一,是保证创口良好愈合、防止感染和恢复功能的基本条件。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缝合。

缝合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创口的愈合。创口内各层组织均应分层严密对合,准确缝合而不遗留无效腔隙。否则,无效腔内积血、积液容易引起血肿、血清肿,甚至感染、坏死等并发症。表浅的创口可仅作一层缝合,而深层组织必须逐层缝合肌、皮下组织、黏膜和皮肤。

口内缝合是指在口腔内针对口腔黏膜、牙龈、黏膜下组织、肌组织等进行的外科缝合操作。由于口腔狭小的空间范同。口内缝合技术要求较高,并有一定的特殊性。

适应证

1.外伤导致的撕裂伤口,如舌、唇、颊、腭损伤等。

2.涉及口腔的各种手术后创口缝合,如阻生牙拔除术、牙周手术、口内组织转移术、唇腭裂修补术、口内肿瘤切除术等。

无论是外伤,还是正常手术后,为使切口两端创面相互连接、闭合伤口、固定组织瓣、防止出血、消灭无效腔、避免感染,只要创口没有明显化脓感染或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后,创口必须进行严密缝合,必要时放置合适的引流物。口内缝合的常用方法有单纯缝合和外翻缝合两类。

注意事项:

1.两侧创缘整齐,长短相等。如果创口边缘不整齐,或缝合的两缘长短不一,应以刀片或剪刀予以适当修整,直至创面能相对合拢而无皱褶。如长短相差较多,无法修整,可先将创口缝合,最后在创口的末端有皱褶突起处,分作1个三角形切口,切去多余的组织并作缝合。

2.缝针进入组织的深度两侧应相等,若深浅不一,则打结后,深的一侧高于浅的一侧,使缝合面高低不平。

3.进针的刺入点距创缘的距离,与出针点的距离应相等。

4.缝合不宜过紧,以防缝合缘内翻,而是要求两缘轻度外翻突起。

5.每一针缝线的距离一般为5mm,口腔黏膜针距应更近一些,每隔2~3mm一针。

6.缝线之间的组织可有极小的裂隙,使少量渗出物得以排出。

7.如创口内翻,可用有齿组织镊夹于创缘的两侧,调整创面,使之轻度外翻。

进针方法:

将两侧相邻创面的边缘向中线拉拢,缝针先从游离侧进入,距创缘2~3mm处垂直进针,刺入黏膜直达黏膜下组织,再穿过较为固定的另一侧,将两侧瓣的位置对准后,准备打结固定。缝针进入两侧瓣组织离创缘的距离应相等。拉拢时动作应轻柔,不可用力过大,避免将组织撕裂。每针间距3~5mm.缝合舌组织时,由于组织易撕裂,进针点距创缘4~5mm.缝合进针时,针尖应与黏膜垂直,方可达到一定的进针深度。如两侧创缘高低不等(厚薄不均),应加以矫正,即薄(低)侧组织缝合稍多而深些,而厚(高)侧组织则稍少而浅些。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