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l0~2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做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在临床上留针与否或留针时间的长短,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
操作步骤
一、静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后,不行针,让其安静、自然地留置穴内,静留以待气至。
二、动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或在留针中间再施以手法,行针后复留针,叫动留针法。本法主要用于针后气不至者,可时动针,时留针,直至气至,气不至,无问其数,延长行针和留针时间,直到气至后出针。
三、提留针法:将针由深部提至浅部,留置于皮下,过一定时间后出针,叫提留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