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肺炎
B.气管插管损伤
C.喉上神经损伤
D.喉返神经损伤
E.喉部炎症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D
PDA(动脉导管结扎术)手术主要并发症有喉返神经损伤、动脉导管破裂出血。前者声音嘶哑,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后者常危及生命安全。术中以下情况可造成喉返神经损伤:①分离纵隔胸膜过程中伤及迷走神经;②分离动脉导管时直接伤及喉返神经;③结扎动脉导管时,特别在婴儿,不慎将喉返神经一并扎入;④切断缝合动脉导管时,钳夹或缝及喉返神经。防止措施在于熟悉局部解剖关系,操作中注意保护,少作不必要的分离,并于喉返神经表面留一层纤维结缔组织,可明显减少损伤机会。
【外科学】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常见原因包括
A.受血者体内已经有白细胞抗体
B.输注的血液中有细菌代谢产物或死菌
C.受血者体内缺乏IgA或IgA亚类
D.输血器具受细菌污染
E.受血者体内已经有血小板抗体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A, B, D, E
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NHFTR)是指与输血有关,但不能用任何其它原因解释的1℃或1℃以上的体温升高,为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其主要原因为:
(1)致热原:一般指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 随着输血器具的不断更新及灭菌条件的改善,现已非常少见;
(2)免疫反应:由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所致, 尤其是白细胞抗体引起者最为常见。这种反应主要见于多次接受输血和有妊娠史病人;
(3)其它:细菌污染血液和供血者血浆内存在高效价的白细胞抗体。 这两种情况均较少见。
【外科学】前列腺增生症因残余尿过多,膀胱过度充盈,使少量尿液从尿道不自主流出,属于
A.压力性尿失禁
B.真性尿失禁
C.急迫性尿失禁
D.充溢性尿失禁
E.无阻力性尿失禁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D
由于膀胱或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过度松弛,以致尿液不能控制从膀胱流出。称谓真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大笑等),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口溢出。如果偶有此现象,不能视为病态,只有尿失禁频繁发作,才是病理现象。此病是成年妇女常见疾病。经产妇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绝经期妇女。
急迫性尿失禁指的是当有强烈的尿意时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经尿道流出。这类尿失禁的特点是先有强烈的尿意,后有尿失禁,或在出现强烈尿意时发生尿失禁。咳嗽,打喷嚏或增加腹压可诱发其发生。
充溢性尿失禁:膀胱过满使少量尿液溢出 (即尿液从充满的膀胱漏出),最常见于膀胱排尿梗阻的老人或膀胱神经失控的患者。
无阻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不能储存尿液,患者在站立时尿液全部由尿道流出。
【外科学】女性,70岁,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肿物直径3cm,右腋下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15,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胸片、腹部B超、骨扫描均未见异常。
(问题) 按照TNM分期,该患者分期为
A.TlNlM0
B.TlN2M0
C.T2N1M0
D.T3N1M0
E.T2N2M0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C
乳腺癌分期,T2:肿瘤长径大于2cm,小于等于5cm.T3:肿瘤长径大于5cm。
此题中肿物直径3cm,所以应该为T2。
乳腺癌临床分期
1998年修订的方案已纳入我国卫生部编订的乳癌诊治规范,其内容是:
T
T0:原发癌瘤未查出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癌)
T1:癌瘤长径≤2cm
T2:癌瘤长径>2cm,≤5cm
T3:癌瘤长径>5cm,炎性乳癌亦属之
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
N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
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相连
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
M0:无远处转移
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组合,可把乳癌分为以下各期: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
Ⅲ期:T0~2N2M0,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包括M1的任何TN。
关于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陈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单纯性的甲状腺肿
B.是因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所致
C.均应给予大量甲状腺素治疗
D.发病有地域性
E.无论什么病人都无须手术治疗
答案:AD
解析:碘的缺乏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因素。高原、山区土壤带的碘盐被冲洗流失,以致饮水和食物中含碘量不足,因此,我国多山各省(如云贵高原)的居民患此病的较多,故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世界性疾病,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60年估计,全世界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人不少于2亿,我国大概不少于2千万~3千万。主要流行区是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南美的安底斯山区、非洲的刚果河流域,大洋洲的新几内亚等。我国的省、区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我国新疆乌什县1964年甲状腺肿发病率为64.3%,经过12年的食盐加碘后于1975年复查,发病率降到10.6%。青海贵德县1974年甲状腺肿发病率为33.9%,通过3年食盐加碘后,1976年复查发病率降到9.7%。1975年陕西省是加碘防治此病的先进单位,该省内若干县的发病率都降到 0.8~4.2%。
女性,28岁,周期性乳房胀痛,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双乳可扪题弥漫性结节,最可能的诊断为
A.乳腺纤维腺瘤
B.乳管内乳头状瘤
C.乳腺癌
D.乳房肉瘤
E.乳腺囊性增生
答案:E.
解析:乳腺囊性增生突出的表现是乳房胀痛和肿块,特点是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体检发现一侧或两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男,58岁,因右下肢剧烈疼痛、麻木、发凉、苍白6小时就诊。既往有多年房颤病史。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B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C动脉栓塞
D雷诺氏病
E深静脉血栓形成
答案:C.
解析:慢性房颤史,下肢疼痛,发凉,苍白,首先考虑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异物成为栓子,随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
(一)临床表现
1.疼痛剧烈,往往最早出现。
2.皮色和温度改变:皮肤呈苍白色,或有紫斑。皮温降低可触到变温带,其平面比真正栓塞平面低约一手宽距离。确定变温带平面对栓塞部位的定位有一定临床意义。
3.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近侧动脉搏动增强。
4.感觉异常甚至丧失,运动障碍。
5.全身变化:血压下降,代谢障碍,休克甚至死亡。受累肢体缺血坏死后引起严重的代谢障碍,表现为高血钾、肌红蛋白尿和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导致急性肾衰竭。
(二)诊断根据显著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估计栓塞的部位。结合一些特殊检查:皮肤测温试验、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尚能获得更多的客观依据。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