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3期

【外科学】男性,体重50kg,躯干部、双臀及双大腿Ⅱ度烧伤,双小腿及双足Ⅲ度烧伤,第一个24小时应补充的胶体量约为

A.1500ml

B.1800ml

C.2700ml

D.3200ml

E.3600ml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2700ml

该患者补充的总液量=(13+13+5+21+13+7)×50×1.5=5400,据题意该患者是特重,晶体液:胶体液按 1:1,即第一个24小时应补充的胶体量约为5400的一半是2700,故该题选C。

相关内容:

II度、III°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

第一个24小时内 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1.5ml 儿童1.8ml 婴儿2.0ml ;晶体液:胶体液 中、重度2:1,特重 1:1 ;基础需水量:成人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

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24小时的1/2,其他都一样。

成人烧伤面积:

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各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各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双下肢包括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和双足,依次各占5%、21%、13%、7%,即双下肢总面积为5%+21%+13%+7%=46%,也就是9%×5+1%(5个9%加上1%)。

【外科学】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是?

A.心脏指数?

B.血气分析?

C.肺动脉楔压?

D.中心静脉压?

E.心排出量?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D.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态方面比动脉压要早。CVP的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当CVP<0.49kPa(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1.47kPa(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1.96kPa(20cm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实践中,强调对CVP进行连续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其临床价值较单次测定为大。另外,无心脏器质性病史者的CVP可控制在偏高水平(约1.118~1.47kPa),将有利于提高心排出量。

【外科学】男性18岁患者,左上臂近端疼痛、肿胀1月,就诊拍X线片显示:左肱骨上段膨胀性囊状透亮区,边界清,内有骨性间隔将囊腔分成蜂窝状。最可能的诊断是

A.骨囊肿

B.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C.动脉瘤样骨囊肿

D.内生性软骨瘤

E.骨肉瘤

答案及解析:本题答案选C.动脉瘤样骨囊肿。

动脉瘤样骨囊肿:X线表现为长管状骨干骺端处有膨胀性溶骨破坏,向骨外突出,皮质骨壳变薄,呈单气球状的局限透亮区,边界清楚,边缘有狭窄的硬化带,可有粗细不规则的分隔,成蜂窝状,即栅栏状。

相关内容:

骨肉瘤:肿瘤呈浸润性破坏,过界不清并有皮质破坏及骨膜反应。

软骨肉瘤:骨内溶骨性肿瘤,可引起周围骨皮质膨胀、变薄,但一般不发生皮质穿破。常表现为密度减低的阴影,病灶中有斑点或块状钙化。

骨巨细胞瘤:偏心性溶骨破坏,无反应性新骨生成,病变部骨皮质变薄,呈肥皂泡状改变(注:近年发现此并非骨巨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常伴有病理性骨折。

骨软骨瘤:长管状骨干骺端表面骨性隆起,由骨皮质及骨松质所组成,可为有蒂或无蒂。

骨瘤:颅骨骨瘤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密度增高及边缘清晰的成熟骨块,与骨相连。长骨骨瘤表现为骨局限性隆起,无软骨帽。

【外科学】心肺复苏时最常用的药物是

A.异丙肾上腺素

B.阿托品

C.利多卡因

D.氯化钙

E.肾上腺素

答案及解析:本题应选答案E.肾上腺素。

心肺复苏时应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体液、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和碳酸氢钠是后期复苏中的必备药。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普奈洛尔、吗啡是可能使用的药物。

其中肾上腺素是久经考验的心脏复苏药,是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其作用在于恢复已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动,辅助电除颤使之易于生效,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组织灌流压力。

因此本题应选E。

【外科学】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人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起,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

为明确诊断,最好选择采取何种措施

A.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B.腹部X线透视

C.腹部B超

D.诊断性腹腔穿刺

E.导尿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D。

该患者为阑尾炎手术后,“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可提示腹腔有积液,已出现腹膜炎;“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提示有休克,且初步考虑为失血性休克;

考虑为阑尾炎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腹腔内有积液,为明确积液性质需即行腹腔穿刺,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治疗。

故本题应选择D。

【外科学】男,40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IgA缺乏症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on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译音。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血制品或母婴传播,引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导致顽固的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损害。

【诊断】

1.潜伏期:一般为6个月~5年,儿童平均29个月。

2.易感人群:主要是男性同性恋及双性恋,妓女和静脉药瘾者。其次为艾滋病患者的子女及常应用血制品者。

3.HIV感染:约9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仅血液检查AIDS病毒抗体阳性。

4.艾滋病相关综合症: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和一定程度的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所表现的临床特征。如全身淋巴结肿大、纳差、体重减轻10%,持续不明原因发热>1月),持续慢性腹泻(4~5次/>1月)、夜间盗汗、辅助T淋巴细胞<400/mm3。

5.艾滋病:临床以机会感染和少见的恶性肿瘤为特征。如卡氏肺囊虫病、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呼吸道白念珠菌感染,反复发作的单纯疱疹、带状疱疹、严重泛发的毛囊炎、脓疱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脂溢性皮炎、卡波肉瘤(kaposi sarcoma),非何杰金淋巴瘤等。

具有上述任何一种症状,但HIV抗体测定阴性,T4细胞数或T4/T8比值正常者可排除AIDS的可能。

题干信息少,但仅此一项即提示有艾滋病的可能。

【外科学】患者女性,40岁,体重60kg,因机械性肠梗阻长期胃肠减压而出现低渗性缺水.测血清钠为130mmol/L,如用5%葡萄糖盐水纠正首日应滴注量为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答案及解析:B

根据测得的血Na+浓度来计算。

补钠量(ml)=[血钠测得值(mmol)-血钠正常值(mmol)]×体重(kg)×0.5。

17mmol/LNa相当于1g钠盐,氯化钠量约21g,当天应该补一半,即10.5g。加每天正常需要4.5g共15g。输5%葡萄糖盐水1500可完成。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