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男,25岁,体重50kg,Ⅱ°以上烧伤面积40%,其第1个24小时的前8小时内补液量为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000ml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第1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
50×40×1.5=3000
+基础液量2000
=5000(注:这是第1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前8小时先补1/2)
故为2500ml。
第2个24小时内的补液量胶体及电解质均为第1个24小时实际输入量的一半,另加水2000ml。
烧伤的两个24小时
第一个24小时内 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1.5ml 儿童1.8ml 婴儿2.0ml ;晶体液:胶体液 中、重度2:1,特重 1:1 ;基础需水量:成人2000ml 儿童60—80ml/kg 婴儿100ml/kg。
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24小时的1/2,另加水2000ml。
成人烧伤面积
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各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各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为便于掌握记忆,全身各部位按上述顺序可编写成一个口诀,即:3、3、3,5、6、7,13、13、1,5、21、13、7。
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成人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小儿的特点即小儿头大、腿短而制定的。
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9+(12-年龄)(%)
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6-(12-年龄)(%)
小儿双上肢及躯干体表面积的计算和成人相同。
相关解析
Ⅰ度烧伤(first degree burns):为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的损伤。局部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3~5天后局部由红转为淡褐色,表皮皱缩脱落后愈合。可有短时间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浅Ⅱ度烧伤(superficial partial thickness burns):伤及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局部红肿,有大小不一水疱,内含黄色或淡红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冻物。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愈后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不留瘢痕,皮肤功能良好。
深Ⅱ度烧伤(deep partial thickness burns):伤及真皮乳头层以下,但仍残留部分网状层。局部肿胀,间或有较小水疱。由于残存真皮内毛囊、汗腺等皮肤附件,仍可再生上皮,如无感染,一般 3—4周可自行愈合。愈合后可有瘢痕和瘢痕收缩引起的局部功能障碍。
Ⅲ度烧伤(third degree burns):全层皮肤烧伤,可深达肌甚至骨、内脏器官等。皮肤坏死、脱水后形成焦痂(eschar),故又称为焦痂型烧伤。创面蜡白或焦黄,甚至炭化。硬如皮鞲,干燥,无渗液,发凉,针刺和拔毛无痛觉。可见粗大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真皮下血管丛栓塞),以四肢内侧皮肤薄处较为典型。愈合后多形成瘢痕,正常皮肤功能丧失,且常造成畸形(deformation)。
【外科学】关于髌骨软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目的,下列错误的是
A.切除发育异常的髌骨,去除病灶
B.改变髌股关节的力线
C.刮除髌骨关节软骨上的较小的侵蚀病灶
D.增加髌骨在关节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E.髌骨关节软骨已完全破坏者可切除髌骨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A。
CDE符合手术目的的描述。手术目的中不包括A、B.但B所述含义符合D的内容。故不选B。
Q角是股四头肌肌腱与髌韧带力线在髌骨中点相交而成。一般认为由于Q角的存在,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髌骨受到股四头肌肌力牵拉的同时也产生一向外的分力。Q角越大髌骨向外分力也越大,髌骨越不稳定,同时也造成髌股关节压力的异常分布。Q角异常作为髌骨排列错乱的表现之一,与髌骨软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注:改变力线以增加髌骨关节的稳定性)
【外科学】患者肱骨中段骨折已6个月,局部有异常活动,x线片对位对线良好,但仍有骨折线,骨痂极少,骨端有硬化现象,采用何种治疗为宜
A.继续小夹板固定。
B.胸肩肱石膏外固定
C.钢板内固定
D.钢板内固定+植骨
E.钢板内固定加植骨加石膏外固定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患者为骨折不愈合,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予钢板内固,并在骨折处植骨。对于肱骨干骨折合并局部软组织条件差者,可采用外固定(支架),待骨折愈事后拆除外固定。
外固定适用于: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伴广泛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感染和骨折不愈合;截骨矫形术或关节融合术后。
石膏绷带固定的适应证:
1、小夹板难以固定的某些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
2、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创口尚未愈合,软组织不宜受压,不适合小夹板固定。
3、病理性骨析。
4、某些骨关节术后,须较长时间固定于特定位置,如关节融合术。
5、为了维持畸形矫正术后的位置者。
6、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用以固定患肢,减轻疼痛,控制炎症。
7、某些软组织损伤,如肌腱等。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