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2期

1.男性,18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人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行阑尾切除术,病理为坏疽性阑尾炎。自术后次晨起,患者表现为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体查: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

为明确诊断,最好选择采取何种措施

A.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B.腹部X线透视

C.腹部B超

D.诊断性腹腔穿刺

E.导尿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D。该患者为阑尾炎手术后,

“腹痛,烦躁不安,未解小便;腹稍胀,全腹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减弱”可提示腹腔有积液,已出现腹膜炎;

“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心率110次/分,较弱,血压10.67/8kPa(80/60mmHg),”提示有休克,且初步考虑为失血性休克;

考虑为阑尾炎术后并发失血性休克,腹腔内有积液,为明确积液性质需即行腹腔穿刺,以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治疗。

故本题应选择D。

2.男性,36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5天。腹胀痛不适,恶心停止排气排便,查体:全腹胀,未见肠型,全腹压痛尤其以右下腹明显,轻度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86%,腹部x线平片,肠腔积气并可见小液气平面,应考虑为

A.急性阑尾炎

B.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C.粘连性肠梗阻

D.麻痹性肠梗阻

E.弥漫性腹膜炎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D。机械性与麻痹性肠梗阻体征不同。机械性肠梗阻可见肠型、逆蠕动波、有压痛。若为较窄性则有腹膜刺激征,可触及肿块,肠鸣音亢进等。麻痹性肠梗阻,主要为腹部膨隆,而无上述体征。直肠指检如肿瘤所致肠梗阻可触及内、肠壁外肿块。

据上述知识点结合题干即可得出本题应选择D。

3.休克监测中最常用的项目是?

A.心脏指数?

B.血气分析?

C.肺动脉楔压?

D.中心静脉压?

E.心排出量?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择D。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态方面比动脉压要早。CVP的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O)。当CVP<0.49kPa(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高于l.47kPa(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超过l.96kPa(20cm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实践中,强调对CVP进行连续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其临床价值较单次测定为大。另外,无心脏器质性病史者的CVP可控制在偏高水平(约1.118~1.47kPa),将有利于提高心排出量。

【外科学】从病理生理角度看,休克的本质是

A.低血压

B.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

C.组织和细胞缺氧

D.酸中毒

E.心血管功能紊乱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C.

休克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所导致的细胞缺氧和功能受损的一种综合病征。(注:其最终的结果是导致细胞受损)

休克的病因很多,无论是哪一种休克,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是其共同特点。有效循环血量的维持与三个要素有密切关系,即充足的血容量、足够的心排出量和适宜的外周血管张力。每个要素都极为重要,任何一个要素一旦发生严重异常,都可能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发生休克。休克时的组织缺氧,如果是由于血流灌注不足,则若能提供组织以充分的氧供,常能获得显著疗效。但如果缺氧是由于细胞器直接受损(如脓毒症时),以致组织无法摄取和利用氧气,则应在满足氧供的同时恢复细胞器的功能,否则休克不会好转。

【外科学】原发性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大部切除后,12小时突然高热、烦躁、呕吐、脉速,可能是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吸入性肺炎

B.术后上感

C.术后严重反应

D.甲状腺危象

E.切口内出血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甲亢危象是在原有甲亢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致命的加剧、病死率极高。危象的发生是由于久患甲亢而未及时治疗控制,又外加手术,放射碘治疗后,妊娠,严重的应激等诱因所致。(注:外科学中采用了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分类方法,内科学中则没有采用此分类方法)

甲状腺危象临床表现:

1.体温:常骤发高热,体温39℃以上,伴大汗淋漓,面部潮红。

2.心动过速:心率加快,达140次/分以上,可伴有早搏、心房纤颤,以至心力衰竭,肺水肿。

3.烦躁不安、谵妄、嗜睡、昏迷。

4.恶心、呕吐、腹泻,甚至黄疸。

少数淡漠型甲亢或老年患者缺乏典型甲亢危象表现,表现为低热、淡漠、嗜睡、全身衰竭、休克、昏迷死亡。

【外科学】放射疗法禁忌,下列哪项错误

A.呈现恶病质者

B.有广泛转移

C.高度肺气肿

D.癌性空洞,肿瘤过大

E.肺门转移切除未彻底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E.

下列情况不宜行放射治疗:①健康情况不佳,呈现恶病质;②高度肺气肿放射治疗后将引起呼吸功能代偿不全;③全身或胸膜、肺广泛转移;④癌变范围广泛,放射治疗后将引起广泛肺纤维化和呼吸功能代偿不全;⑤癌性空洞或巨大肿瘤,后者放射治疗将促进空洞形成。

医学教育网校(www.mo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