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答疑周刊》2011年第01期

【外科学】男,40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肉瘤,诊断应首先考虑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

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D.艾滋病

E.选择性IgA缺乏症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D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imon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译音。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血制品或母婴传播,引起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导致顽固的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神经系统损害。

【外科学】男,38岁。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4个月,查:膀胱镜见左输尿管口处上方1cm处有一带蒂的肿瘤约2.5cm2水草样改变。静脉肾盂造影上尿路正常。术中肿瘤注射噻替哌见肿物隆起,该患应采取最好方法

A.膀胱部分切除

B.膀胱全切

C.膀胱肿瘤单纯切除

D.膀胱部分切除+左输尿管膀胱再植

E.膀胱肿瘤单纯切除+左输尿管膀胱再植

答案:C

塞替派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的亚乙基亚胺基,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癌性体腔积液的腔内注射以及膀胱癌的局部灌注等,也可用于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胃肠道癌和黑色素瘤等。

注射噻替哌只是想看看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一般来说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在生长旺盛时,血供丰富,注射噻替哌后隆起会较快消失。如隆起不消失,提示肿物内血供较差,可能恶性程度不高。

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transitional cell papilloma)可发生于膀胱粘膜的任何部位,但以膀胱侧壁和三角区最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膀胱乳头状瘤切除后易复发,与低度恶性的乳头状癌难以区别。乳头状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一般体积较小,约0.5~2.0cm,在膀胱粘膜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有时乳头细长呈绒毛状或分支状,有蒂与膀胱粘膜相连。细长的乳头漂浮于尿液内,易折断脱落,引起血尿。

膀胱癌因多发生于膀胱侧壁和三角区近输尿管开口处,故易阻塞输尿管口引起肾盂积水和肾盂肾炎。肿瘤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大小不等,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外观呈乳头状或扁平。乳头状癌在膀胱粘膜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有蒂与膀胱粘膜相连,有时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分化不好,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多无蒂,基底宽,突出于粘膜表面,并向壁内作不同程度的浸润。有些肿瘤不形成突起,表现为膀胱粘膜局部增厚呈扁平斑块状。这种类型早期可局限于粘膜内,但多数浸润至粘膜下,其恶性程度往往比乳头状癌高,表现可有溃疡形成、出血和伴发感染。

本题中为一带蒂的肿瘤,术中肿瘤注射噻替哌见肿物隆起,初步推断其为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故行膀胱肿瘤单纯切除治疗。

【外科学】体重50kg,躯干部、双臀及双大腿Ⅱ度烧伤,双小腿及双足Ⅲ度烧伤,第一个24小时应补充的胶体量约为

A.1500ml

B.1800ml

C.2700ml

D.3200ml

E.3600ml

答案:C

解析:

Ⅱ度、Ⅲ°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

第一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1.5ml儿童1.8ml婴儿2.0ml;晶体液:胶体液中、重度2:1,特重1:1;基础需水量:成人2000ml;儿童60--80ml/kg;婴儿100ml/kg。

第二个24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24小时的1/2,其他都一样。

成人烧伤面积:

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各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各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双下肢包括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和双足,依次各占5%、21%、13%、7%,即双下肢总面积为5%+21%+13%+7%=46%,也就是9%×5+1%(5个9%加上1%)。

该患者补充的总液量=(13+13+5+21+13+7)×50×1.5=5400,据题意该患者是特重,晶体液:胶体液按1:1,即第一个24小时应补充的胶体量约为5400的一半是2700,故该题选C。

【外科学】45岁女性,严重骨盆骨折,24小时尿量200ml,血钾5.9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血尿素氮27mmol/L,下列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

A.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