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重损伤后需要及时处理的代谢变化是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早期混合型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型酸中毒
答案:D
解析
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
(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
(2)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一般多用NaHCO3以补充HCO3-,去缓冲H+乳酸钠也可用,不过在肝功能不全或乳酸酸中毒时不用,因为乳酸钠经肝代谢方能生成NaHCO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近来常用。它不含Na+、HCO3-或CO2.其分子结构式为(CH2OH)3CNH2,它是以其OH-去中和H+的。1g NaHCO3含有11.9mmol的HCO3-,1g乳酸钠相当于9mmol的HCO3-,1gTHAM相当于8.2mmol的HCO3-而NaHCO3溶液作用迅速、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时补充碱量可用下式计算:
补充碱(mmol)=(正常CO2CP-测定CO2CP)×体重(kg)×0.2
或 =(正常SB-测定SB)×体重(kg)×0.2
临床上可先补给计算量的1/2~1/3,再结合症状及血液化验结果,调整补碱量。在纠正酸中毒时大量K+转移至细胞内,引起低血钾,要随时注意纠治低钾。
(3)处理酸中毒时的高钾血症和病人失钾时的低钾血症:酸中毒常伴有高钾血症,在给碱纠正酸中毒时,H+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不断被缓冲,K+则从细胞外重新移向细胞内从而使血钾回降。但需注意,有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因有失钾情况存在,虽有酸中毒但伴随着低血钾。纠正其酸中毒时血清钾浓度更会进一步下降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低血钾。这种情况见于糖尿病人渗透性利尿而失钾,腹泻病人失钾等。纠正其酸中毒时需要依据血清钾下降程度适当补钾。
严重肾功能衰竭引起的酸中毒,则需进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方能纠正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以及代谢尾产物潴留等紊乱。
2. 关于胰腺解剖正确的是
A.胰腺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B.胰腺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和肝动脉
C.胰头部的淋巴汇集到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D.胰腺钩突包绕着下腔静脉
E.胰腺的外分泌不受迷走神经支配
【答案】C
【解析】
A.胰腺是人体最大的腺体: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B.胰腺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和肝动脉:胰腺血供主要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C.胰头部的淋巴汇集到胰十二指肠淋巴结:正确。
D.胰腺钩突包绕着下腔静脉:胰头的下部常向左伸出一胰块称钩突,延伸至肠系膜上血管的后方。肝门静脉起始部多位于胰头后方,位于胰头后方的还有下腔静脉和右肾血管。
E.胰腺的外分泌不受迷走神经支配:胰腺的外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
3.女性,38岁。门脉高压2年,顽固性腹水,最有效的外科措施是
A.脾切除术
B.腹腔静脉转流术
C.分流术
D.断流术
E.选择性分流术
【答案】B
【解析】
答复:
腹腔-颈静脉转流术:是根据胸腹腔压力差的原理而设计的,1974年首先由Leveen报道采用带活门装置的管道治疗顽固性腹水,Leveen管由多孔导管、单向阀和硅胶静脉导管组成。依据腹腔内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压差设置灵敏的单向阀门,使腹水持续单向引流入体静脉系统内。当吸气时,横膈下降,腹腔压力增高,胸腔压力降低,二者压力差为0.49kPa(5cmH2O),此压力差可推开单向阀门,使腹水从腹腔沿硅胶管入颈静脉内,阀门埋于腹壁皮下。术后尿量剧增,并长期维持正常尿量,腹水大多于10天内消退。
手术方法:右上腹切口,腹膜戳孔插入腹腔导管,装置于腹膜外肌层下,经胸壁下将静脉导管切口引向右颈部,颈部切口显露右颈内静脉插入导管至上腔静脉。术后腹围缩小,尿量明显增多、体重减轻,营养状况改善及血浆蛋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