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1.【问题】老师,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2.【问题】老师,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情淡漠,脉微欲绝,病机属于?
3.【问题】老师,未病先防中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是?
具体解答:
1.【问题】老师,导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的原因是?
喜则气缓:是指过喜或暴喜,则可使心气涣散而不收。在正常情况下,心情喜悦,气血调和,能缓和精神紧张;但暴喜或过喜,则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内守。表现为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
七情内伤影响内脏气机
七情 |
直接伤及内脏 |
影响内脏气机 |
症状表现 |
记忆技巧 |
怒 |
暴怒伤肝 |
怒则气上 |
急躁、易怒、头晕 |
人一生气容易面红耳赤 |
喜 |
过喜伤心 |
喜则气缓 |
心悸、怔忡、失眠 |
人太高兴了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
思 |
过思伤脾 |
思则气结 |
纳呆、腹胀、便溏 |
思虑过度容易郁闷纠结 |
悲(忧) |
过悲伤肺 |
悲则气消 |
气短乏力、少气懒言、声音低微 |
悲伤过度,容易消沉,不活跃 |
恐 |
恐伤肾 |
恐则气下 |
大小便失禁、遗精 |
人被恐吓了,会大小便失禁。流形语“吓尿了” |
惊 |
惊伤肾 |
惊则气乱 |
惊悸、不安、精神错乱 |
受到惊吓后,会惊慌失措 |
2.【问题】老师,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情淡漠,脉微欲绝,病机属于?
阴阳亡失—亡阳,临床多见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欲绝等症状。
发病与阴阳失调的病机的关系是
阴阳 |
病机 |
治法 |
|
阴阳偏盛 |
阴偏盛 |
实寒证 |
寒者热之 |
阳偏盛 |
实热证 |
热者寒之 |
|
阴阳偏衰 |
阴偏衰 |
虚热证 |
虚则补之:滋阴 |
阳偏衰 |
虚寒证 |
虚则补之:补阳 |
|
阴盛格阳 |
—— |
真寒假热证 |
热因热用 |
阳盛格阴 |
—— |
真热假寒证 |
寒因寒用 |
亡阴 |
症状:临床表现多见汗出不止、汗热而黏、手足温和喘渴烦躁,或昏迷谵妄、身体干瘪、皮肤皱褶、目眶深陷、脉疾躁无力等症 |
||
亡阳 |
症状:临床表现多见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欲绝等症状 |
3.【问题】老师,未病先防中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原则和方法是?
未病先防中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的措施有
①重视精神调养。
②加强身体锻炼。
③注意生活起居。
④人工免疫。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
预防 |
原则 |
治法 |
未病先防 |
培养正气,提高抗病能力 |
重视精神调养 |
加强身体锻炼 |
||
注意生活起居 |
||
人工免疫 |
||
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 |
药物杀灭病邪 |
|
讲究卫生 |
||
避免病邪侵害 |
||
防范各种外伤 |
||
既病防变 |
—— |
早期诊治 |
控制疾病传变 |
||
愈后防复 |
调整阴阳平衡 |
—— |
避免复发诱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