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5期

【中药学】

下列哪种说法有错

A.一药中气只能有一,而味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两个或更多

B.气味相同,功能相近

C.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D.味越多,说明其作用越广泛

E.气偏于定能,味偏于定性

学员提问:请问E怎样说才正确?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气与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其中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只有将二者合参才能较全面地认识药物的性能。如紫苏与薄荷虽均味辛而能发散表邪,但紫苏性温而发散风寒,薄荷性凉而发散风热;黄芪与石斛虽均味甘而能补虚,但黄芪性温而善补气升阳,石斛性微寒则善清热养阴医学教育网原创。

【中药化学】

共用题干:

A.大黄素

B.芦荟大黄酚

C.大黄素甲醚

D.大黄酸

E.番泻苷B

大黄素型蒽醌与茜草素型蒽醌不同,羟基等取代基分布于两侧苯环上,大黄酚为1,8-二羟基-β-甲基蒽醌,与其结构相比,有以下取代基的蒽醌为

小题题干:β位甲基被CH2OH取代

学员提问:这些基团表示什么意思?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大黄酚   R1=H(氢基)   R2=CH3(甲基)

大黄素   R1=OH      R2=CH3

大黄素甲醚 R1=OCH3(甲氧基)R2=CH3

芦荟大黄素 R1=H       R2=CH2OH(甲醇基)

大黄酸   R1=H       R2=COOH(羧基)

以上表示不同的取代基对应不同的化合物,如大黄酚右边的β位(R2)是个甲基,与之相比,甲基被CH2OH取代,我们得到了芦荟大黄素。

【中药鉴定学】

黄芪的来源和显微特征是

A.有晶鞘纤维

B.含淀粉粒

C.纤维两端裂成须状

D.有石细胞

E.豆科植物

学员提问:解释一下。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E。

在黄芪的显微鉴别中指出:粉末黄白色。①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②导管为具缘纹孔或网纹,偶有螺纹。③石细胞较少,长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壁甚厚,少数较薄。

【中药药剂学】

制备煎膏时炼糖的目的是

A.使产生适量转化糖

B.破坏酶类

C.除去杂质和水分

D.杀死细菌

E.防止“返砂”

学员提问:转化糖有什么作用?

答案与解析: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E。

炼糖可以使糖适度转化,使煎膏剂避免出现“返砂”的现象。“糖转化”就是蔗糖在加热、特别是在有酸的情况下加热,容易水解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的过程;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一定浓度的转化糖能防止蔗糖在低温状态下析出结晶,而且,转化糖具有还原性,可以延缓某些药物成分发生氧化而变质。为了促使糖的适度转化,可能加入适量的枸橼酸或酒石酸(加入量为糖量的0.1%~0.3%),待糖转化率达40%~50%时,放冷到70℃左右,加适量碳酸氢钠中和酸,炼糖备用。实际加工时,糖加热熔化后,根据糖的用量,参照上述比例,酌量加入枸橼酸或酒石酸,并掌握加热炼制的时间,要避免加热时间过久造成糖烧焦。

执业中药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15期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