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答疑周刊》2010年第8期

【方剂学】与方剂学中“反佐”内容不相关的表述为()

A.主治病证的病机涉及病重邪甚

B.大热病证服用大寒的方药后出现呕吐

C.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的药味

D.针对主治病证中的次要病理

E.药味少,药量较小

学员提问:老师这道题我不明白,请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不选A?

答案与解析:反佐的含义:反佐源自《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奇之不去则偶之,是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现在的一些文献中将佐药分为佐助、佐制与反佐三种。反佐的定义为病重邪甚出现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反佐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反佐指病势拒药时的寒热反佐;广义的反佐除包括狭义的内容外,还有寒热、补泻、燥润、散敛、升降等形式的配伍方法。

所以,此题答案应为D。

祝学习愉快!

【中药学】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升浮类药物的作用()。

A.升阳

B.发表

C.散寒

D.催吐

E.清热

学员提问:老师为什么D不正确能讲一下吗?

答案与解析: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

药物的临床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

“催吐”多指的是涌吐药的作用,其作用趋向是向上的,所以,也应属于升浮类药。

所以,此题D不能选择。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E。

祝您学习愉快!

【中医基础理论】正虚邪盛的实性病证病人,应采用哪种方法治疗()。

A.补气补阳

B.先扶正后祛邪

C.祛邪

D.先祛邪后扶正

E.扶正与祛邪兼用

学员提问:老师为什么不选B?

答案与解析: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若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而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得到一定恢复之时,然后再驱虫消积。

所以,此题B不能选择。

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所以,此题答案应为D。

祝 学习愉快!

【中药药理学】与知母合用使其降血糖作用减弱或消失的药物是()。

A.石膏

B.黄连

C.常山

D.人参

E.附子

学员提问:请详细讲解?

答案与解析:本题正确答案应选D。

在白虎加人参汤中,知母、人参都有降血糖作用,但两药合用却使降血糖作用减弱甚至消火。

【中药炮制学】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

A.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B.利于运输

C.便于保存药材的有效成分,保证药材质量

D.利于提高药材的产量

E.利于储藏与保管

学员提问:请详细讲解?

答案与解析:

中药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有的药材毒性很大,通过浸、漂、蒸、煮等加工方法可以降低毒性,如附子等。有的药材表面有大量的毛状物,如不清除,服用时可能刺激口腔和咽喉黏膜,引起发炎或咳嗽,如狗脊、枇杷叶等。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通过加工分等,对药材制定等级规格标准,使商品规格标准化,有利于药材的国内外交流与贸易。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经过产地加工,应使药材形状符合商品要求,色泽好,香气散失少,有效成分含量高,水分含量适度,纯净度高,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用药的安全。

中药材产地加工可以提高药材的质量,但不能增加药材的产量。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