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药学(中级)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卫生资格考试:091)

第一单元 中药药剂学绪论

细目一:中药药剂学性质与常用术语

要点:

1.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2.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3.中药药剂学的常用术语

细目二: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要点:

1.药典的性质、作用及中国药典的版次

2.《部颁标准》与《局颁标准》

3.GMP 的基本概念

细目三:药物剂型的分类

要点:

1.按物态分类

2.按制法分类

3.按分散系统分类

4.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第二单元 制 药 卫 生

细目一:制药卫生标准

要点:

1.制药卫生标准(参见《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

2.中药制药过程的污染途径

细目二: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要点:

1.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

2.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

细目三: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要点:

1.物理灭菌法

1-1 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1-2 湿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1-3 紫外线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1-460Co-辐射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

2.滤过除菌法

3.化学灭菌法

3-1 气体灭菌法的应用

3-2 浸泡与表面消毒法的应用

4.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细目四:防腐

要点:

1.常用防腐剂的种类

2.常用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第三单元 粉碎、筛析与混合

细目一:粉碎方法 要点:

1.粉碎的目的

2.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3.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4.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

5.超细粉碎的概念

细目二:筛析

要点:

1.筛析的含义

2.筛析的目的

3.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4.粉末分等(参见《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

细目三:混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要点:

1.混合原则

2.混合方法

第四单元 散剂

细目一:散剂的特点与质量要求

要点:

1.散剂的含义与特点

2.散剂的分类

3.散剂的质量要求

细目二:散剂的制备

要点:

1.一般散剂的制法

2.特殊散剂的制法

2-1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2-2 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2-3 含液体药物的散剂

2-4 眼用散剂

第五单元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细目一: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要点:

1.中药的浸提过程

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细目二: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要点:

1.常用浸提溶剂(水、乙醇)的性质

2.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2-1 煎煮法

2-2 浸渍法

2-3 渗漉法

2-4 回流法

2-5 水蒸气蒸馏法

细目三:提取液的分离方法

要点:

1.沉降分离法的特点与选用

2.离心分离法的特点与选用

3.滤过分离法的特点与选用

3-1 普通滤器的种类与常用滤材

3-2 微孔滤膜的滤过原理和滤膜选择

3-3 超滤的含义及应用

细目四:常用精制方法

要点:

1.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醇提水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3.盐析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细目五:浓缩

要点:

1.浓缩与蒸馏的含义和两者区别

2.常压蒸发的原理与应用

3.减压蒸发的原理与应用

4.薄膜蒸发的原理与应用

5.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细目六:干燥

要点:

1.常压干燥的原理与应用

2.减压干燥的原理与应用

3.流化干燥的原理与应用

3-1 沸腾干燥

3-2 喷雾干燥

4.冷冻干燥的原理与应用

5.红外线干燥的原理与应用

第六单元 浸 出 药 剂

细目一:浸出药剂的含义与分类

要点:

1.浸出药剂的含义

2.浸出药剂的分类

细目二:常用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

要点:

1.合剂与口服液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1-1 合剂

1-2 口服液

2.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2-1 糖浆剂

2-2 煎膏剂

3.酒剂与酊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3-1 酒剂

3-2 酊剂

4.流浸膏、浸膏剂、茶剂的含义、特点与制法

4-1 流浸膏

4-2 浸膏剂

4-3 茶剂

细目三: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

要点:

1.合剂的质量要求

2.口服液的质量要求

3.糖浆剂的质量要求

4.煎膏剂的质量要求

5.酒剂与酊剂的质量要求

6.流浸膏剂与浸膏剂的质量要求

7.茶剂的质量要求

  第七单元 液 体 药 剂

细目一:液体药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要点:

1.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液体药剂的分类

2-1 按分散系统分类

2-2 按给药途径分类

细目二:表面活性剂

要点:

1.表面活性剂的含义与组成

2.表面活性剂的特点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3-1 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

3-2 亲水亲油平衡值

3-3 起昙与昙点

3-4 毒性

4.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应用

4-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2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3 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细目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要点:

1.增溶原理

2.助溶的机理与常用助溶剂

3.制成盐类的应用

4.混合溶剂的应用

细目四:真溶液型药剂

要点:

1.真溶液型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各类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2-1 芳香水剂

2-2 露剂

2-3 甘油剂

细目五:胶体溶液型药剂

要点:

1.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2.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2-1 高分子溶液的制法

2-2 溶胶的制法

细目六:乳浊液型药剂

要点:

1.乳浊液型药剂的含义与分类

2.乳浊液型药剂的特点

3.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

3-1 混合乳化剂 HLB 值的计算

3-2 乳浊液制法

4.乳剂不稳定现象

细目七:混悬液型药剂

要点:

1.混悬液型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2.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

2-1 润湿剂的作用与种类

2-2 助悬剂作用与种类

2-3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3.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

第八单元 注射剂(附:眼用溶液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注射剂的含义与特点

2.注射剂的分类

3.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细目二:热原

要点:

1.热原的含义

2.热原的基本性质

3.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

4.注射剂中热原的除去方法

5.热原的检查方法

细目三:注射剂的溶剂

要点:

1.常用注射剂的溶剂

2.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

细目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要点:

1.增加主药溶解度附加剂的性能与用法

2.防止主药氧化附加剂的性能与用法

3.抑制微生物增殖附加剂的性能与用法

4.调整 pH 值附加剂的性能与用法

5.调节渗透压附加剂的性能与用法(冰点降低数据法的计算方法)

6.减轻疼痛附加剂的性能与用法

细目五:注射剂的制备

要点:

1. 中药注射剂常用提取与精制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1 蒸馏法

1-2 水醇法

1-3 醇水法

1-4 超滤法

2.中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2-1 配制与滤过

2-2 灌封

2-3 灭菌与检漏

2-4 印字与包装

3.注射剂的容器

3-1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规格

3-2 安瓿的处理方法

细目六: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要点:

1.装量与装量差异检查

2.可见异物检查

3.不溶性微粒检查

4.无菌检查

5.有关物质检查

6.热原与细菌内毒素检查

细目七:输液剂

要点:

1.输液剂的定义与特点

2.输液剂的种类

3.输液剂的制备

细目八:眼用溶液剂

要点:

1.眼用溶液剂的含义

2.眼用溶液剂的质量要求

3.眼用溶液剂的附加剂

4.眼用溶液剂的制法

第九单元 外 用 膏 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外用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2.外用膏剂的分类

3.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

细目二:软膏剂

要点:

1.软膏剂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1-1 油脂性基质

1-2 乳剂型基质

1-3 水溶性基质

2.软膏剂的制法

2-1 研和法

2-2 熔合法

2-3 乳化法

3.眼膏剂的含义与特点

细目三:黑膏药

要点:

1.黑膏药的原料选用与处理

2.基质原料的要求与选择

3.黑膏药的制法

细目四:橡胶膏剂

要点:

1.橡胶膏剂的基质

1-1 基质的组成

1-2 常用基质

2.橡胶膏剂的制法

细目五:巴布膏剂与涂膜剂

要点:

1.巴布膏剂

1-1 含义与特点

1-2 制法

2.涂膜剂

2-1 含义与特点

2-2 制法

第十单元 栓剂

细目一: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

要点:

1.栓剂的含义

2.栓剂的分类

3.栓剂的作用特点

4.栓剂中药物的吸收途径

细目二:栓剂的基质

要点:

1.栓剂基质的要求

2.基质的种类

细目三:栓剂的制法

1.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2.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细目四:栓剂的质量要求

要点:

1.重量差异

2.融变时限

3.微生物限度

第十一单元 胶剂

细目一:胶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

要点:

1.胶剂的含义与特点

2.胶剂的种类

细目二:胶剂的原辅料和制法

要点:

1.胶剂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2.胶剂辅料的种类与选择

3.胶剂的制法

第十二单元 胶囊剂

细目一:胶囊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要点:

1.胶囊剂的含义与分类

2.胶囊剂的特点及规格

细目二:胶囊剂的制备

要点:

1.硬胶囊剂的制备

1-1 空胶囊的选择

1-2 药物的处理及填充

2.软胶囊(胶丸)的制备

2-1 压制法

2-2 滴制法

细目三:胶囊剂的质量评定

要点:

1.水分

2.装量差异

3.崩解时限

4.微生物限度

第十三单元 丸剂

细目一:丸剂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要点:

1.丸剂的含义与特点

2.丸剂的分类

细目二:水丸

要点:

1.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2.药粉的要求

3.水丸的制法

3-1 原料的准备

3-2 起模

3-3 成型

3-4 盖面

3-5 干燥

3-6 选丸

细目三:蜜丸

要点:

1.蜜丸的含义与特点

2.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2-1 蜂蜜的选择

2-2 炼蜜的目的

2-3 炼蜜的方法

3.炼蜜的规格与选用

4.蜜丸的制法

5.蜜丸的包装

细目四:浓缩丸和水蜜丸

要点:

1.浓缩丸

1-1 浓缩丸的含义与分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2 药材的处理方法

1-3 浓缩丸的制法

2.水蜜丸

2-1 水蜜丸的含义

2-2 水蜜丸的制法

细目五:微丸

要点:

1.微丸的含义与特点

2.微丸的制法

细目六:糊丸和蜡丸

要点:

1.糊丸

1-1 糊丸的含义与种类

1-2 糊丸的制法

2.蜡丸

2-1 蜡丸的含义与特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 蜡丸的制法

细目七:滴丸

要点:

1.滴丸的含义与特点

2.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3.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

4.滴丸的制法

细目八: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

要点:

1.丸剂包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1 包衣的目的

1-2 包衣的种类

2.质量检查

2-1 外观检查

2-2 水分

2-3 重量差异

2-4 装量差异

2-5 溶散时限

  第十四单元 颗粒剂

细目一:颗粒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要点:

1.颗粒剂的含义与特点

2.颗粒剂的分类

细目二: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要求

要点:

1.颗粒剂的制法

1-1 水溶性颗粒剂

1-2 酒溶性颗粒剂

1-3 混悬颗粒剂

1-4 泡腾颗粒剂

1-5 块状冲剂

2.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第十五单元 片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片剂的含义与特点

2.片剂的分类

细目二:片剂的赋形剂

要点:

1.稀释剂与吸收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润湿剂与黏合剂

3.崩解剂

4.润滑剂

细目三:片剂的制备

要点:

1.制颗粒

1-1 片剂制粒的目的

1-2 湿法制粒

1-3 干法制粒

1-4 颗粒的处理与要求

2.压片

2-1 中药原料的处理

2-2 片重计算

2-3 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全粉末直接压片法

细目四:片剂的包衣

要点:

1.片剂的包衣目的、特点和种类

1-1 片剂的目的与特点

1-2 片剂的种类

2.包衣物料

2-1 糖衣的种类与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 薄膜衣的种类与应用

2-3 肠溶衣的种类与应用

细目五:片剂质量检查

要点:

1.外观检查

2.硬度检查

3.重量差异

4.崩解时限

5.鉴别试验

6.含量测定

7.溶出度

第十六单元 气雾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气雾剂的含义与分类

2.气雾剂的吸收特点

细目二:气雾剂的组成

要点:

1.药物与附加剂

2.抛射剂

3.耐压容器

4.阀门系统

细目三:气雾剂的制备与质量检查

要点:

1.气雾剂制法

1-1 制备工艺流程

1-2 压灌法和冷灌法的特点与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质量检查

第十七单元 膜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膜剂的含义与特点

2.膜剂的分类

细目二:膜剂原辅料与制备

要点:

1.膜剂辅料的要求和种类

1-1 成膜材料

1-2 增塑剂

1-3 其他辅料

2.膜剂的制备

第十八单元 药物制剂新技术

细目一:β-环糊精包合技术

要点:

1.β-环糊精包合的作用

2.包合物的制备

2-1 饱和水溶液法

2-2 研磨法

2-3 冷冻干燥法

细目二:微型包囊技术

要点:

1.微型包囊的含义与特点

2.常用包囊材料

3.相分离-凝聚法制备微囊

3-1 制备原理

3-2 制备方法

细目三:固体分散技术

要点:

1.固体分散体的含义与特点

2.常用载体

3.固体分散体的制法

3-1 熔融法

3-2 溶剂法

3-3 溶剂-熔融法

  第十九单元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细目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要点:

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2.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

3.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

细目二:药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

要点:

1.留样观察法

2.加速试验法(经典恒温法)

3.药物制剂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方法

第二十单元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生物药剂学的含义

2.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细目二:生物利用度

要点:

1.生物利用度的含义

2.绝对生物利用度的含义

3.相对生物利用度的含义

细目三:溶出度

要点:

1.溶出度的含义

2.溶出度测定目的

3.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第二十一单元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配伍变化与配伍禁忌的含义

2.研究药物配伍变化的目的

细目二:配伍变化的类型

要点:

1.按配伍变化性质分类

2.按药物特点及临床用药情况分类

3.按配伍变化发生的部位分类

细目三: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要点:

1.物理配伍变化

1-1 溶解度的改变

1-2 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

1-3 粒径或分散状态的改变

2.化学配伍变化

2-1 产生浑浊或沉淀

2-2 产生有毒物质

2-3 变色与产气

2-4 发生爆炸

参考书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张兆旺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