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师辅导精华)

1.三焦的概念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并有“孤府”之称。一般认为,三焦不是单一的形态器官,是对人体某些部位和内脏等生理病理的概括。

2.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①通行元气

三焦是元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敷布于五脏六腑,温养于全身,故三焦是元气运行之通道。

②运行水液

《素问》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疏通之意;渎,沟渠。决渎,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之道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医`学育网搜`集整理脾、肾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

3.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功能特点

上焦:一般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因此概括为“上焦如雾”,即指上焦宣发卫气、布散精微的作用。

中焦: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概括为“中焦如沤”,即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

下焦:下焦的部位,一般是将脐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归属于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概括为“下焦如渎”,即指肾、膀胱和大小肠等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

学员注意:“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统一放在 《第六单元 奇恒之腑 》之后一块讲解,以便横向联系,加强学习效果。

学习平台
置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