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症状
四肢痿软,肢体困重,或微肿麻木,尤多见于下肢,或足胫热蒸,或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而濡。
2. 症候分析
湿热浸渍肌肤,故见肢体困重、或微肿。湿热不攘,气血运行不畅,故或见麻木。湿热浸淫经脉、气血阻滞,故痿软无力。湿热郁蒸,气机不化,可见身热不尽。胸膈痞闷,乃湿阻气机之故。湿热下注,故小便热赤涩痛。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征。
3. 治法
清热利湿,通利筋脉。
4.方药治疗
加味二妙散。
方 中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苍术健脾燥湿;革藓导湿热从小便而出;当归、牛膝活血通络;龟板滋阴潜阳,养肾壮骨。全方合用,有清化下焦湿热,而又不伤阴之效。若 湿盛,伴胸脘痞闷,肢重且肿者,可加厚朴、薏苡仁、茯苓、泽泻理气化湿。若长夏雨季,酌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若形体消瘦,自觉足胫热气上腾,心烦,舌红 或苔中剥,脉细数,为热甚伤阴,上方去苍术加生地、麦冬以养阴清热。如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舌质紫,脉细涩,为夹瘀之证,加赤芍、丹参、红花活血通 络。
本证重在清热燥湿,不可急于填补,以免助湿恋邪,或热已伤阴,则应清养,仍需注意养阴而不得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