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1.35 岁患者,巩膜皮肤黄染20余天,伴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尿如浓茶样,查体:神志清,深度黄疸,注射部位可见瘀斑,慢性肝病征(-),鼓肠,腹腔积液征 (+),肝右肋下触及1.0cm,脾侧卧未及,ALT 300U/L,胆红素定量300μmol/L。白蛋白29g/L,凝血酶时间24秒(对照12秒),AFP 80ng/ml。
(1)此患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原发性肝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同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2)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B.血胆红素定量
C.甲胎蛋白(AFP)
D.凝血酶时间
E.血清白蛋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于凝血酶原半衰期短,在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后的短时间内即有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变,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有助于重型肝炎的诊断,病情和预后的判定。
(3)此患最终易发展为
A.慢性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淤胆型肝炎
D.胆汁性肝硬化
E.坏死后肝硬化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坏死后肝硬化多数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发展而来。亚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和纤维组织再生,假小叶形成,最终形成肝硬化。
2.30岁男性,持续发热20天,伴有周身不适,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0cm,脾肋下1.0cm,白细胞3.0×109/L,中性80%,淋巴20%。
(1)为明确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肝功能
D.粪便培养
E.尿培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为伤寒。诊断伤寒的最有意义的检查就是:骨髓培养。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1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
(2)应采取哪项最有效治疗措施
A.大剂量解热镇痛药
B.保肝疗法
C.应用青霉素
D.应用喹诺酮类药
E.应用红霉素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伤寒革兰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
(3)在腔道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起保护作用的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正确答案】C
【答 案解析】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 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黏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一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 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 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
(4)能通过胎盘,给婴儿提供有效的被动免疫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正确答案】A
【答 案解析】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是初级免疫应答中最持久、最重要的抗体,它仅以单体形式存在。大多是抗菌性、抗毒性和抗病毒抗体属于IgG,它在抗感染 中起到主力军作用,它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调理作用),中和细菌毒素的毒性(中和毒素)和病毒抗原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宿主细胞的能力(中和病 毒)。IgG在机体合成的年龄要晚于IgM,在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年人水平。它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在自然被动免疫中起重要作 用。此外,IgG还具有调理吞噬和结合SPA等作用。
(5)免疫最先出现是蛋白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Ig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IgM是抗原刺激诱导体液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蛋白。